日本遊記快速索引

(1) (1) (7) (1) (2) (4) (2) (2) (4) (2) (3) (6) (1) (2) (2) (2) (1) (7) (5) (3) (6) (1) (1) (13) (18) (3) (2) (3) (1) (5) (3) (3) (12) (2) (3) (9) (4) (18) (2) (2) (6)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包裝著校園傳奇輕小說的本格推理──《Another》

綾辻行人《Another》
        校園傳奇那是在學生的青澀歲月裡,時常成為語柄的素材。從事教職之後,也總愛跟學生閒聊到這類話題。而這本小說,自然不是什麼必看的作品之一,那是要買某本攝影雜誌,以及費茲羅傑《大亨小傳》新譯本(師大翻譯所與遠流共同合作的「經典文學新譯計畫」,值得大家關注),而在博客來推理專題的首頁裡頭看到的推薦書籍。

        綾辻行人是日本新本格派的領頭人之一,著名的作品是「殺人館」系列,相信喜歡看推理漫畫諸如金田一、柯南的讀者們,其實都多多少少在他們的作品中領教過綾辻行人書籍的風格。而這部《Another》讀到最後,綜觀整體小說內容,也是一部相當地道的本格派小說。

        不過這本書包裝的非常好,作者以輕小說之姿包裝這部推理小說,先設定小說背景是在遠離東京的夜見山的中學,並讓整體小說的氣氛擁有如《暮蟬悲鳴時》弔詭的超自然現象,吸引非推理閱讀人口的注意。在將整體本格推理用「校園傳說」包裝的非常精美:廿六年前的三年三班發生了學生死亡,而同學不能接受,刻意裝成該生依然活著的樣子過活,沒想到拍畢業照時,該生竟出現在照片之中……。然後有了這段背景故事後,再將故事過度到主角轉學至夜見山北中學三年三班所發生的事件,班上同學陸陸續續死亡,原因是這個班級年年都會有所謂「亡者」混入其中。
        小說內容就是在找出「故事」發生的原因,以及後面劇情急轉直下,變成找出「亡者」的身分。其實這不就是偵探與兇手鬥智過程的轉變嗎?而且這可能還更為省事,因為「人怎麼死的原因」,作者就不用交代了,通通推給「超自然現象」就可以搞定了,只要專心把讀者釣進讀了會有些「恐懼」的氛圍中,作者就成功了。就這一點而言,綾辻行人做的其實很棒,他所營造的氛圍的確擁有相當詭異的氣氛。
        可是把所有這些不屬於推理故事的外衣褪去後,整個推理故事其實相當薄弱,尤其它是相當正統的本格派作品,說穿了就是偵探揪出兇手的過程。看過柯南的都知道,正統本格派推理的兇手,往往都是那個畫的黑黑的人形而已,在《Another》中也不例外,我們永遠都知道有個「不該存在的人」混進了班級之中,可是面目永遠是模糊的。但是本作所有的觀點更是讓你和主角不對等,給讀者的資訊是少之又少,所以要玩起猜兇手的遊戲也只能沒有邏輯的亂猜,這點我認為是作者對讀者相當不公平之處。不過也許是因為綾辻行人要做輕小說包裝的緣故,因此給讀者相當貧乏的資訊這種不合理也變成合理了,畢竟你的視角若和主角平行的話,我想本書的故事也不用進行了,因為你一旦能夠擁有主角的眼睛,兇手在第一頁你就可以猜出來了。
        所以,這本書有沒有值得閱讀的價值呢?若你很喜歡輕小說,讀這本書可以給你另外的空間;如果你本身是推理小說迷的話,這本小說則可以讓你打發一個下午沒其他書讀的空閒。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旅行] 日本蜜月行:day1 + 食物篇(二)

我們住的地方離地鐵大國町站,但第二天起買近鐵五日券,所以每天都走10分鐘去近鐵南波站搭車

         說實在的,為什麼要把day1和食物篇第二集擺在一起咧,因為我們的飛機從台灣是十二點飛,到日本後出關大概四點,然後搭南海電鐵到難波飯店放行裡,整個搞定也五點多了。因此第一天和許久沒見面的大學同學宜潔相約,他要帶我們到梅田的一家餐廳用餐。
島唄ライブ 琉球的菜單

玄關
        這家餐廳在梅田車站地下街裡頭,千萬別問我在哪裡,因為梅田站連接多家百貨公司以及多家鐵道公司,我和老婆都是由同學帶著穿梭的。店名叫做「島唄ライブ 琉球」。這是家非常有趣的餐廳,有點像是Live House,但是他除了是和式之外,更是沖繩琉球料理。在邊用餐的時候,會有店主帶領歌手上台唱歌,唱的當然是很有沖繩味道的日本歌曲,當然,我和老婆是一句歌詞都聽不懂啦!總之,就是有夠歡樂就對了 。而且店主在唱完歌後會下來一桌一桌的寒暄,看到客人飲料喝光,還會主動要店員送上一杯免費的飲料來,十分熱情的餐廳!





店內實景
        至於餐點當然也是琉球料理,但因為琉球和台灣接近的關係,他們的菜色還蠻貼近台菜料理的。招待的前菜是道海鮮沙拉,裡頭有章魚片搭他們的醬汁還蠻開胃的,而滷肉和我們後來到東京麵屋武藏所吃到的滷肉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生魚片當然不用說,就是鮮甜啊!
前菜和滷肉
生魚片盤

現場表演,非常具有琉球風味
         當然現場演奏也帶來了不少樂趣,尤其對於懂日文的朋友們可能更好,因為店主(照片中那位穿著綠色和服的歐吉桑)會在表演中插科打諢,引來觀眾不斷的笑聲!不過我們重點還是重新擺在食物上好了。苦瓜炒蛋,其實不會太苦,而是甘甜,算是一道連我們都很熟悉的家常菜;涼拌豆腐腦,酸酸甜甜相當好吃順口;火腿蛋,火腿頗厚也香氣四溢;不過炒飯就稍嫌乾了,而且也頗鹹的。說到鹹,其實每道菜都還蠻重口味的就是了。
苦瓜炒蛋、涼拌豆腐腦
火腿蛋(附生菜),和炒飯
說著說著阿公的孫女(看起來像小男生)也上來演奏了,三弦的彈奏技巧還相當棒呢!
口味超特別的海葡萄!
        而當天最特別的食物,我想就非這道海葡萄莫屬了。一串一串的,絕對是類似海菜那種食物,吃起來酸酸甜甜鹹鹹,而且還有種難以形容的特殊味道,搭配啤酒應當更有風味,單單吃它到後來比較會有死鹹的感覺,不過並還算一道不錯的料理。

        這家店最神奇的地方除了很熱鬧外,就是客人到這裡還蠻容易打鬧混熟的,像我們一組三人就跟隔壁桌也是一組三人的日本朋友搭上話,用破到不行的英文夾雜我所會的日文,當然主要還是靠宜潔當翻譯啦。連同學都說很難得會有日本人這麼High的。而且到了本場演出的最後,所有客人都站起來繞著桌子手足舞蹈,台上台下玩在一起,非常開心!根本就不像是我們在接下來旅途中的餐廳或遇到的日本人比較安靜的模樣,連宜潔也都見識到這麼特殊熱情的日本店家(因為他也第一次去)。我想店家營造氣氛的功力真是非凡,可以讓客人都這麼High的離開。
兩桌三人組的合照,我們是都沒喝,但對方兩位男生似乎喝了不少,話也很多
歡樂大繞場~~

Rolleiflex 3.5F拍攝的照片
        這也是我們這次到日本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經驗。當然,只要到了類似的餐廳,我想就算不High也會自動High吧,但自己也要放開玩才是,因為自己有在玩攝影,拿出Rolleiflex 3.5F幫隔壁桌日本朋友拍攝一張照片,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

        旅行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驚喜,遇到對的時間對的人,就會有不一樣的火花。我們很幸運的在這次蜜月行能夠有大學同學宜潔在第一天的帶領,讓我們很快樂的在日本度過第一個歡樂的晚上。



我們最後還跑到舞台前拍照,後面還有可愛的阿公~~

現場演奏錄影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旅行] 日本蜜月行:交通篇

日本航空
機場到難波的交通很簡單,八百九十日圓的南海電車買下去就對了!(你想搭旁邊的JR也可以啦!)
這張就是傳說中的京都公車卡
但廣告跟我們2010年夏天到京都不同
        上一篇文章是寫了我們到日本吃的拉麵,那麼別老是談到吃,第二篇食物篇改日再寫,先來統整一下我們到日本的交通吧!當然,要到日本去,不太可能搭船啦,因此飛機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加上廉價航空紛紛開拓台灣飛日本的航線,因此在便宜的機票上,旅行者有更多的選擇。不過這次我們到日本去,因為關西關東一次玩,所以不打算把時間花在來回大阪東京的交通上,因此訂購旅行社的不同點進出機票。然而我考慮到櫻花季的問題,在半年前就訂了機票,日航關西進羽田出(Y艙),但是似乎也沒比較便宜(也是沒比較貴啦),一個人的含稅價是13200台幣,不過蜜月也懶的再去計較這些了。但後來想想,若是早點訂捷星來回,其實新幹線搭大阪東京來回,也差不多是這個錢,而且還可以看到京都滿開的櫻花,然而當初就是想說京都比較南方,東京在北,要開也是京都開完東京開才對,沒想到我們到了京都,才在三、四成的開花狀況,而四月八日到東京,櫻花竟然滿開到要吹雪的地步,最後幾天櫻花樹都已經長綠芽了。

         眾所皆知日本的鐵道交通是無比的複雜,一不小心旅費就會敗在交通之上,我們上次到日本,由於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京都,所以京都的公車卡就可以搞定所有的交通,可是這次沒有待在京都的飯店(其實本來有訂京都的飯店,但為什麼後來在旅途中退掉,就留在另篇再談),因此交通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旅行] 日本蜜月行:食物篇(一) ── 拉麵吃到爽

第二次到關西機場,不過這次要搭的是南海電車
        從日本回來三個多月了,歷經苦不堪言的兩個月的考試磨難,終於有點小成後,把照片慢慢整理出來,也決定開始提起筆來寫這趟蜜月旅行的紀錄。多數的人會把遊記以「日」來區分,以方便自己或他人檢索,可是我大概天生反骨,我喜歡把這些文字當作是自己的私有物來書寫,他人喜不喜歡,那倒為其次。不過這次因為旅行天數比較長,所以在做各種主題之外,也會做每日的流程紀錄,然後用超連結的方式將文章相互連結,達到網路文章可以互補的長處。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經典的結束:《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我相當喜歡這版海報
        四年前當兵的前夕,因為後悔沒去看諾蘭版《蝙蝠俠:開戰時刻》所以在台灣上映的第一天便去影院看了《黑暗騎士》,結果在影院裡頭久久不能自已,竟然有人可以把舊版幾乎卡通化的蝙蝠俠設定成具有如此深層劇情的電影,希斯萊傑演的小丑,亞倫艾克哈特演的哈維丹特(雙面人),很多重新設定過的人物都直擊人心,出了影院自己還為蝙蝠俠那種地下正義而思索很多。今年就更不用說了,諾蘭版蝙蝠俠的最後一集《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光看預告就會起雞皮疙瘩的感覺,當然要去看首映早場啊!於是就在上映日,剛好自己生日的那天,換了in89的免費生日禮(真的很推in89!),就在裡面享受了這兩個多小時的電影。

        最後一集的時間點距離第二集已經八年,而蝙蝠俠就在哈維丹特過世之後變成高譚市官方公敵,被所有人緝捕,同時哈維丹特因為蝙蝠俠和警察局長戈登的掩飾之下,沒有將其落入黑暗的那面公佈,反倒促成哈維丹特法案,令高譚市能享有「亂世用重典」下的和平。可是很多黑暗的崛起都是在暗盤底下的,諾蘭在電影的前半部中,刻意的將「和平的破裂」這種原因,建構在「政客的愚昧」之下,為什麼班恩能夠以精心的計畫孤立高譚市,甚至建立起類似前蘇俄那種秘密警察制度,都和資本主義的腐敗有關係。雖然說這些想要瓦解高譚市的敵人似乎有些社會主義的想法在,但是他們在精心的計畫下,其實不是社會主義那種高理想,而是單純的毀滅,因此韋恩老兄所遇到的困難不單純只是漫威英雄們幹掉外星人或是打擊罪惡這麼簡單而已,而是要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城市或說整個邪惡組織的體系。

        從蝙蝠俠的設定來看,其實和鋼鐵人還蠻相似的,都是富甲天下的富豪,也都有研發部門專門研發各種設備,也都是英雄中脫下盔甲就毫無任何超能力的普通人,加上這兩位都是怪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好野人,所做的一切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只是韋恩在諾蘭版中更加上自己賦予自己的責任,這就和東尼史塔克有很大的差異了。所以貓女跟蝙蝠俠說你已經給高譚市太多了,蝙蝠俠卻很沉痛的回答:「還不夠。」那種心情真的令人動容。

        本集說要與第二集來做結合,其實不如說跟《開戰時刻》有更多更緊密的關係,因此建議要去看《黎明昇起》的朋友們,第二集可以當作經典時時複習,可是第一集沒看很多東西都無法做連結,例如:忍者大師、影武者聯盟等等。這集大概只有哈維丹特以及整個高譚市監獄的犯人與第二集有關係,其餘都是第一集的延續,因此很多伏線都可以從第一集挖出來,像是稻草人這集又出來啦!不過也正是因為要顧及到這些前後關係,所以有些敗筆也在這裡,像是班恩其實並非大魔王,掛的也有點糟糕,這就有點讓人不太高興。這也就是第二集相對經典的地方,第二集諾蘭就下重手在小丑(純然的邪惡)和蝙蝠俠(純然的正義)的對決,其餘的都是來幫助這兩個要角的輔助。

        但本集出現的所有要角演技都讓人為之驚豔!局長戈登,要把所有的事實全部埋葬的那種矛盾,可以讓人看見他的掙扎,當然,事實被揭穿後的義無反顧,那也讓人十分佩服。喬瑟夫高登拉維特演的布萊克警官讓人印象深刻,他知道蝙蝠俠就是韋恩,也欣賞蝙蝠俠的勇氣,並願意成為那些少數相信他的盟友,所以說我看到一半就猜他該不會是羅賓吧,果然沒錯!阿福就更不用說了,米高肯恩的演技不用懷疑。瑪麗亞柯蒂詠則成為諾蘭的愛將之一,這位法國美女除了美貌之外,演技自然也是一絕啊,否則哪能跟強尼戴普等人對戲呢?
超正貓女!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安海瑟薇演的貓女了!沒有話講,就是「正正正正正正正」,即便沒什麼太過於性感的服裝,但是一穿上貓女那身靚裝,我想沒有男性觀眾會被他融化的吧(女王請鞭打我XD)!不過電影中他如何跟班恩勾搭上,可以成為被班恩用來讓蝙蝠俠「請君入甕」的中間人,我無法在電影中得到徹底的答案,也許得要去看第二次(無誤XD)。不過他所飾演的角色,就跟蝙蝠俠那種純然的英雄截然不同了,他比較像是我們普羅大眾的心理,為了自己可以犧牲掉一些人的命運,但卻保有一種良善的契機。所以到了最後他自己良心未泯,選擇和蝙蝠俠並肩作戰,這則是諾蘭藏在電影後的人性論了。

        克里斯多夫諾蘭真是好萊塢當代商業巨片的大師了,十年來的電影作品,無一不賣座,甚至蝙蝠俠一出手,讓被舊版演爛的片子,翻身成為了三部曲作品的經典!而這最後一集也絕無冷場,在眾多英雄電影中,是既有視覺上的痛快,以及思維上的焠鍊的,算是三部曲電影中很棒的結局電影。當然,第二集的《黑暗騎士》那就又是更上一層,經典中的經典了!

        至於美國發生的血案,導演也致上了深深的哀悼,電影藝術絕不是成為犯罪的藉口,而是一種可以透過它了解現實社會問題的絕佳工具。我為這位迷惘其中的兇手感到不齒,也向罹難者致意。當然李家同教授的言論卻是使人嗤之以鼻的了!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回到傳統攝影──手邊的幾部傳統相機‭‬‬‬

        這是日前應校刊版面的填稿文章,也是自己在入手相機後,一些零碎稿件的整理,也算是自己這半年來,踏入底片相機世界的一點小小心得。此外,校刊用的照片和本文中所載之示範照有一些不同,各位可以仔細瞧瞧。




回到傳統攝影──手邊的幾部傳統相機


        美國著名攝影評論家蘇珊‧桑塔格說過:「攝影擁有一項並不吸引人的聲譽,也即是它是摹仿性的藝術中最現實因而是最表面的。 」要會拍照,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天份或技巧,你所需要的──正是一部相機!然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中,連手機都可以輕鬆連上網路,化身為一部不錯的隨手相機又有何難處呢?因此Facebook每天都上萬張的照片被上載。以往拍照都要經過複雜的手續,你才能在手中看見那美麗的照片:攝影、沖洗、放相。如今隨拍隨看隨傳,而且一支手機的相機畫素也可以上達千萬,即便洗到50吋也都沒有問題。可是當影像取來相當容易的時候,就會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影像就沒有沒有經過仔細的觀察後取得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國內攝影大師范毅舜也曾說過:「我雖不為這現象擔心(指攝影者什麼都不細心欣賞真正美的事物),卻可惜了數位相機這樣被使用,什麼都拍卻什麼也不細看的貪婪。 」我於是慢慢回到了傳統攝影的領域──使用底片相機。在此,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與數位相機截然不同的底片相機吧!

        回到傳統攝影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考慮到感光元件大小的問題。雖然說單眼相機已經逐漸普及,價格也都十分親民,但是那都不是標準大小的感光元件。標準大小的感光元件是36mm x 24mm的大小,這類的相機稱為全片幅相機,以目前Canon公司最新發表的5D MarkIII來說,這等中階全片幅相機,一部也要價約台幣十萬元。而傳統攝影,不用考慮到片幅問題,因為135規格的底片就一律是36mm x 24mm的大小,所以全部都是「全片幅」,拍出來的畫面自然也比一般非全片幅相機的數位照片精細(若不計大尺寸放相的話)。因此我開始進入底片攝影的世界,重新開始學習攝影。

Canon QL17 G-II
        說是第一次接觸底片相機也不對,至少在我大學二年級前,數位相機其實都還不普及,而我也都還擁有傻瓜相機,因為這種相機通常只有一段快門,幾個等級的光圈,和泛焦的對焦方式,所以你只要擔心當時光夠不夠亮,以及何時要按下快門即可。真正於今年初開始玩底片機,我購入的就是這台Canon QL17相機,除了測光系統需要使用電池外,其餘都是機械式的,完全免電池,換句話說,也就是全部的數值都要自己動手來調整,包含光圈、快門組合,以及對焦方式。所以剛開始拍攝的當下,往往都要花些時間調整這些設定,才能完成一張照片的拍攝,根本無法和數位相機的便利相比。不過也正是因為你得慢慢調整構圖、景深的組合,所以短期內讓我的技術就可以有大幅度的躍進。
F1090022
敬 ── 松山慈祐宮 - Canon QL17攝
        比較特別的是這類相機稱為RF相機,亦即疊影(旁軸)對焦系統。他以一面斜角反射光線的鏡子,和相機觀景窗結合,在你調整對焦時,可以看見相機中兩個影像疊合後,就完成手動對焦,比起其他的手動對焦系統而言,真是便利準確很多。而下一部我所擁有的相機,也是屬於RF相機。

Hasselblad XPAN
        這部相機是哈蘇(Hasselblad)XPAN寬景相機,一樣是使用135的傳統底片,可是他比較特別的是,他拍出來的影像是66mm x 24mm的寬闊景象,可以營造出一種壯闊的景觀。我十分喜歡這部相機,因為他的寬廣,所以可以拍攝很多很不一樣題材的照片。不過這台相機雖然掛的是德國的品牌,可是他卻是流著日本血統的。因為當初哈蘇和富士合作研發這台相機,由哈蘇提供資金與設計,再由富士生產,因此這部相機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型號,一種掛哈蘇的品牌,稱XPAN、XPAN2(二代);另外一種掛富士的品牌,稱TX-1、TX-2。兩種品牌的內在其實完全都是富士生產的,但是掛上哈蘇的品牌以後,就有品牌效益,兩者價差竟然可以高達兩萬元。
XPAN-RDPIII-1-20120628-015
男人的夢想 ── 日本, 奈良 - Hasselblad XPAN攝

Rolleiflex 3.5F
        除此之外,我手頭上還有兩部中片幅相機,既然名曰中片幅,當然底片格式就會比一般片幅的大上很多,這種底片稱為120底片,大小是6cm x 6cm,面積是135底片的4.1倍,因此拍攝這種照片,感覺就和135底片差異很多。下面這台相機是雙眼相機(TLR,Twin Lens Reflex),祿萊(Rollei)公司的Rolleiflex 3.5F相機。

        這台相機上面的鏡頭稱為目鏡(Viewing Lens),是取景構圖專用的,真正用來攝影的鏡頭是下方的攝影鏡頭(Taking Lens),使用上十分直覺,這台3.5F甚至還有測光系統,可惜的是它雖然會動,但因為是1960年代的產物,已經失準了。不過就算是這樣,整台相機包含測光是不需要用電的,因此不會有數位相機電池沒電或忘記帶備用電池的狀況發生,只要有底片,就能夠拍。

3‧5F-RVP100-20120513-011
邂逅 ── 日本, 京都南禪院外 - Rolleiflex 3.5F攝

Rolleiflex SL66及其鏡頭群
        這台則是單眼相機(SLR,Single Lens Reflex),也是祿萊的產品,Rolleiflex SL66。既然是單眼相機,當然就是各位聽過看過的那種單眼相機,只是它是中片幅,因此做成平面的取景器,而不是一般的觀景窗。這部相機相當沈重,整台一千多個零件只有十個不到的塑膠製品,其餘都是金屬製,因此只要好好愛惜,它就會很耐用。它也完全不用電池,不過比較可惜的部份,就是它沒有測光系統,所以就需要測光表的配合,不過一旦使用得手,照片品質也隨之升級!

        相機世界非常深奧,我所擁有所投入的不過只是其中一角。近來有了這些底片相機,我看世界的方式變緩慢了,變細膩了,就像是人生一樣,很多事情可以仔細的品嚐,回過頭來使用數位相機時,拍照的思考與技巧,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改變了觀念,加上自己手工沖洗黑白照片、晒片,以及最後掃描至電腦後的影像成品,雖還未能自己手工放相,但當自己手上拿著這些屬於自己的底片時,真當意義非凡。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攝影對我而言,是我心的反饋,所以我希望能夠繼續在其中沈醉著。
Next word?
Next word? ── 台中日出土鳳梨酥 - Rolleiflex SL66攝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難得的現代海軍電影──《超級戰艦》

超級戰艦
        真是超~~久沒上來更新文章了,看著網誌上的文章發表日期,還一直停留今年的一月廿一日上,頗為汗顏。也許可以說說藉口:其一,遇著本人終身大事,很多瑣碎的事情東忙忙西忙忙,外加半個月的蜜月旅行,時間就被搓掉了,如果可以建議未來的朋友們──婚姻,簡單隆重就好。其二,自己除了閒暇時後讀讀書外,一頭栽進底片相機,尤其是中片幅相機的世界當中。這三個月除了熟悉底片相機的操作之外,竟也學會了沖洗黑白底片!所以有了時間,不是看書、攝影,就是沖洗底片了。其三,最大的理由──懶惰了!

        其實之前看電影時,都沒有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大概是也混到沒時間進電影院了吧),直到了日本,從關西機場一直到東京街頭,這部電影預告曝光度超高,連晚上打開電視,幾乎每段廣告時間都有廣告!因此留下了被洗腦般的印象。回到台灣來,偶然間看見FB上有朋友寫著:「超級戰艦超好看!」的字句,加上這是孩之寶的玩具電影,衝著《變形金剛》第一集的驚豔程度,就進影院觀影了!不用說,果然讓人十分爽快!

        每年好萊塢拍攝的戰爭或者科幻電影都很多,但不是陸上戰爭,就是空戰。雖然空戰是每個男人的夢想,但是每次飛機都用二戰的近身肉搏,那也很扯,畢竟現在空中載具的戰爭,老早就是視距外戰鬥了,哪還跟你看到飛機才飛彈鎖定。不過海戰電影就很難看見,一般來說,海戰通常出現在像是《神鬼奇航》這種古裝片裡才會看到,可是今天地球的驅逐艦就要跟外星人的船艦開打了!

        我想這部片子為什麼會在日本狂打廣告,原因很簡單,因為淺野忠信演的永田艦長跟主角艾力克斯‧哈波之間的對戲實在太精采了,又可以替日本海上自衛隊作免費的宣傳,那當然日本會狂推這部好萊塢的片子啊!事實上也是這樣,整部電影就著力在這兩位艦長合作演出,其餘劇情......,嗯,反正你給我砲彈飛來飛去,每一分鐘都可以看見誇張的電腦特效那就對了!一掃進電影院前還在擔心它是不是地雷片的疑慮!

        更讓我激動的是,這部電影出動了許多真實的船艦支援,連恩尼遜所待的雷根號航母,還有參孫號、約翰‧瓊斯號,以及成為博物館的戰列艦密蘇里號,都是實景拍攝,整部電影光靠這些真實船艦的加持,使得氣勢非常磅礡。加上電影最後,密蘇里號老兵不死,讓我這幾個月沉醉在老機器中的老靈魂,實在是感動萬分,老成經驗和現代戰爭經驗的火花,靠著「船艦甩尾」轟掉一艘外星驅逐艦,當下真是想要歡呼出聲啊!

        不過可惜的是連恩尼遜這個硬底子的演員,只待在航母裡頭演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戲碼,沒讓他有出鋒頭的機會。如果有第二集,請指揮航母戰鬥群,跟外星航母部隊來個正面轟轟烈烈的對決吧!


P.S. 有一個電影翻譯應該不能夠犯的大問題,整部電影中,艾力克斯‧哈波的軍階都是「Lieutenant」中尉才是,可是字幕卻幫他加了一階,變成了上尉,這真是該打屁股的錯誤!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包裝著科幻運動主題的親情電影 ── 鋼鐵擂台

我很喜歡這版海報
這幕畫面實在太經典了!
        其實很久前就看完了這部電影,卻一直拖到現在才來寫這篇文章,好像有點太LAG了一點。關於拳擊,我想不得不提的就是日本漫畫經典,梶原一騎的《小拳王(明日のジョー)》,這部漫畫可能在許多沒看過的人的眼中,只有對於常被拿出來惡搞的最後一幕有印象吧,那就是矢吹丈最後一幕燃燒殆盡化成白色坐在角落的姿態。其實這部漫畫之所以成為經典,其實一定程度反映了當時的日本社會現狀,力石徹(丈的對手)死時,日本竟然還為這位虛構人物舉行喪禮,甚至1960~1970年代的日本學運也拿這部漫畫來作為他們的態度宣誓。其實拳擊運動也就是這麼一回事,經歷半年以上的減重、訓練,為的也就是打上數回合的三分鐘擂臺,將所有的靈魂投注在那敲鐘後的三分鐘。

      其次,拳擊漫畫作品中最著名還在連載的就是到了目前已97集的《第一神拳》,一步已經打了七、八次拳王保衛戰了,還遇不到最終大魔王宮田一郎,就《爆漫王》的理論而言,其實這種漫畫不應該拖長,才能保證劇情絕對精彩,可惜作者將要講的故事線拉太長了。但說實在的,故事一直到鷹村第一次拿到世界拳王,其實都十分好看。除此之外,一步和千堂武士第一次對戰時,千堂最後坐在椅子上那股氣勢絕對是向《小拳王》致敬。喜愛拳擊漫畫的朋友,這部雖然很長,但也值得一看。

        電影的部份,我想席維斯史特龍的《洛基》系列,從年輕拍到老,尤其第六集看到拳王的老態,但史特龍劇本寫的太好,我想很難有拳擊電影可以超越《洛基》的成就。所以很多拳擊電影,即使現在還有一點印象,但真的要馬上列出來的,也就只有《洛基》了吧。但這部《鋼鐵擂台》則是試圖做一點突破,因為人對人的拳擊戰鬥在視覺上可能已經難有新意,而且劇本真正想談的大概也不是拳擊運動而已,而是人類的「善」與不可割裂的「親情」。

        會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是有點運氣的,因為是看到《賽德克‧巴萊》前的預告,休傑克曼演了一個十分不負責任的老爸,還有很炫的機器人戰鬥,尤其亞當模仿查理跳起來往宙斯「貓」下去的那幕,就完全說服我進影院觀影了。但進了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會發現這根本就完全不是一部科幻運動電影,因為這只是主題的外包裝而已,裡面真正想談的其實是人的情感。

         查理是一個曾經挑戰拳王失敗的人類拳手,但人類已經厭惡人對人的拳擊運動,所以發展出更暴力的機器人拳擊。故事就環繞在這不遠的未來裡頭,主角查理發現了自己和前妻的孩子扶養權還沒清楚,所以為了讓小姨子拿到扶養權,和自己賺一筆的狀況底下,與Dakota Goyo飾演的麥斯得相處一陣子。所以故事就發生在一個不負責任的老爸,也是一個求勝心切的機器人拳手查理和他有點調皮的孩子麥克斯身上。而故事的轉折點,則是沙包陪練機器人亞當的出現,讓兩個人,以及查理的情人貝莉重新認識了查理自己。

        故事十分簡單,也就是段認識彼此的旅程,但是裡面有些細節很有意思。例如日本機器人超惡男子,英文翻成Noisy boy ,看到機器人身上寫的文字時,才知道為啥中文要把Noisy boy翻成超惡男子了。而且這部機器人也是最後魔王的設計師益戶武所設計,所以就在這裡將關鍵串了起來。除了這點,更重要的是沙包機器人的命字:「Atom」,中文字幕直接翻成「亞當」,不過如果你更細心一點,會發現「Atom」意為「原子」,日文為「アトム」,這不就是手塚治虫《原子小金剛》的日文書名嗎?很明顯為什麼不選其他名字,因為這是致敬啊!畢竟裡頭最強的機器人很明顯都是由日本人設計,而且超惡男子還超有日本極道風的。就算不對日本人致敬,想必也是對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致敬,因為「Asimo」讀起來,和Atom很類似,而且有個八卦,據說手塚治虫《原子小金剛》的「Atom」日文讀起來是「atomu」而日本最接近原子小金剛的機器人竟然就叫「Asimo」,以撒‧艾西莫夫正是機器人科幻小說的始祖!機器人三大法則就是艾西莫夫的創造,就算那是科幻,可是卻影響了之後所有機器人研究的學者們,所以,這不是致敬是什麼?總之,導演很細心的注意到機器人名字的選取,我十分喜歡這樣的選名。而電影一路往前到查理漸漸改變之後,開始帶領亞當練拳,自己開始活動許久沒打拳的身體,那副神情實在是和洛基有太多重疊了,加上亞當的連勝,讓老影迷也可以享受到那種洛基以小搏大的運動精神。

        不過電影只是以這些東西作為包裝,將真正的想談的主題「親情」放在最後亞當模仿查理的動作,開始全力還擊,麥斯和貝莉看著努力於拳場上的查理,然後留下眼淚來的那幕表現中全部爆發,最感動人的也正是那幕戲!反而其他的部分在出了電影院後除了很爽外,沒有其他感覺,但那幕兩人的哭戲,你會記得很久!導演也的確達到了他的目的。而最後查理要向兒子說些話時,兒子貼心的說我知道,我會保密的,將整個情緒收進觀眾心裡,那種極東方式的情緒表達,真的是畫龍點睛。因此這電影可以說達到了三贏:科幻的神奇、運動的熱血、親情的感人!

        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一看再看,就算是在家裡看DVD也很棒!過年了,大家可以想辦法在年節時候好好觀賞這部電影!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敗家] Canon EOS 50 + QL GII 40mm 底片相機!

        小時候看到大人們玩相機,總是覺得這個黑色盒子非常的神奇,竟然可以把景色完全保留下來。長大一點,大人開始會把相機交給我,透過小小的觀景窗,按下快門,就完成了一次攝影,一直到大學時代,用的都是定焦的傻瓜相機,只知道找個好看點的景色,透過雙腳自動變焦,然後就喀嚓一聲留下影像。在國中時,大概是在圖書館裡頭瞥到一本攝影書籍,到現在記憶猶新的是:「不要把人物拍攝在中間。」這樣的概念,因此直到真正自學攝影前,就只會這個基本的構圖觀念。

        直到上了大四,修了教育學程,摸到了學程中心的數位相機,從此不會有底片購買的困擾,而且還可以光學變焦。於是才開始趁著借學程相機的機會,隨意拍攝一些東西。可是還是不知道快門、光圈是何物。甚至到了研究所,買了Nikon Coolpix 4600,也只會看情況構圖,但漸漸覺得有些東西似乎很有意思,直到強烈感覺這台相機不符所需。於是兩年後換了一台Canon S3IS相機,總算有P、T、A、M等模式,因此在碩三時期總算開始知道所謂的光圈、快門了。

        到了當兵退伍,這台高階DC也玩了三年多,所有的功能我認為都已經被我撐到極限,所以就拿第一個月的薪水,購入我人生的第一台單眼相機500D。直至今日,感覺到有了對的機器,攝影真的是個值得投入心力的活動,透過影像,你當下思考是很難假造的。當然對於器材也曾經有過迷思,不過因為自己的克制和銀彈的不足,所以目前的鏡頭還是只有10-22mm、18-200mm、35mm F2這三顆。梁大叔則是這兩部相機入手的「元兇」。原在大學裡頭是學長學弟,但這一年來在攝影的共同興趣以及理念相投下,聊攝影聊的很愉快,他開始投入攝影時間早我很多,所以很多東西讓他幫忙了很多,不過最近開始被他勸敗,買了兩台底片機。



Canon EOS 50 (ELAN II)
        這台Canon EOS 50是美國版本,所以代號變成了ELAN II,是從E-Bay上拍回。剛入手時,裡面還有4張底片,我猜想這捲底片可能在裡面躺了至少5年以上的歷史。因為將他按完之後,竟然發現快門的擊發會卡住!原因就是快門的潤滑油因為相機放了太久,所以變得沾黏,讓快門在動作的時候會卡住。想辦法清了一下,還是會有機會卡住,而且高速快門幾乎每按必卡,所以向當初的賣家反應,他退了美金25元作為維修費用,所以我是以45美元購得此相機全部配件。因此死馬當活馬醫,先用棉花棒沾酒精將快門清了好幾遍,似乎有好轉,可是快門速度如果高於1/500,還是會卡住,因此乾脆直接將一小瓶蓋的酒精倒入快門,嘗試用「洗」的方式來將那些污油沖掉。沒想到這招竟然成效,倒進酒精,確定快門機構全部沾到酒精,放到防潮箱一晚,隔天就全部正常了!於是裝入正片,開始拍攝。
R001-033
這是用EOS 50剩下來底片的試拍照,成果其實很不錯。1/20,F2。
        除此之外,還到梁大叔那裡玩到了Leica M6的RF對焦系統,這種對焦系統,真的對於使用習慣的人很方便,所以第一次留下了印象。日前幫他拍了一些E-Bay的東西,就被勸敗Canon QL17 40mm這台比較適合入門的RF相機。所以在露天找到了一台GII,而且是黑色版!就花了一點錢入手。



Canon QL17 GII 黑色版
        在相機的照片中,有一個原廠的遮光罩,可是遺憾的是,昨天外出拍照完畢時,明明有將遮光罩拆下放回包包,可是回家一整理,卻發現不見了!急忙原路返回,找了好久,但是卻找也找不到了。唉!現在這個原廠遮光罩想買也很難買到了說,只能期盼明年到日本時,可以在中古商店裡頭找到了。不過這台相機使用如果明白他的機構,其實相當直覺,用起來也十分的有趣,期待第一捲底片沖出來的成相。還有個題外話,這台相機是梁大叔幫我測試拿機的,所以跟他拿回來的時候,他帶了Yoshica Mat 124G和Fujifilm TX-1拍攝的正片給我看看,這台TLR跟大人的科學根本不能比較啊!對焦系統可以對的好仔細!而TX-1的正片,跟掃成的電子檔層次根本不能比較,對我來說,這些底片影像的呈現,是相當震撼的!我從來沒有這麼仔細看過照片!結果就是回來後,一直上E-Bay......。

        這兩台相機,因為都是傳統底片相機,EOS 50還可以說只差在LCD螢幕,可是QL17卻要全部手動,不過這兩台的焦長,EOS 50是35mm,QL17則是40mm,差了5mm雖然有差異,可是至少還算差距不大,所以幾十張下來的練習,逐漸可以掌握自己在拍什麼東西,腦袋裡頭的畫面似乎是比數位相機的使用清晰一點點,當然,攝影這東西,是沒有答案與止境的,雖是興趣而已,自己卻可以求得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