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前應校刊版面的填稿文章,也是自己在入手相機後,一些零碎稿件的整理,也算是自己這半年來,踏入底片相機世界的一點小小心得。此外,校刊用的照片和本文中所載之示範照有一些不同,各位可以仔細瞧瞧。
回到傳統攝影──手邊的幾部傳統相機
美國著名攝影評論家蘇珊‧桑塔格說過:「攝影擁有一項並不吸引人的聲譽,也即是它是摹仿性的藝術中最現實因而是最表面的。 」要會拍照,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天份或技巧,你所需要的──正是一部相機!然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中,連手機都可以輕鬆連上網路,化身為一部不錯的隨手相機又有何難處呢?因此Facebook每天都上萬張的照片被上載。以往拍照都要經過複雜的手續,你才能在手中看見那美麗的照片:攝影、沖洗、放相。如今隨拍隨看隨傳,而且一支手機的相機畫素也可以上達千萬,即便洗到50吋也都沒有問題。可是當影像取來相當容易的時候,就會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影像就沒有沒有經過仔細的觀察後取得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國內攝影大師范毅舜也曾說過:「我雖不為這現象擔心(指攝影者什麼都不細心欣賞真正美的事物),卻可惜了數位相機這樣被使用,什麼都拍卻什麼也不細看的貪婪。 」我於是慢慢回到了傳統攝影的領域──使用底片相機。在此,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與數位相機截然不同的底片相機吧!
回到傳統攝影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考慮到感光元件大小的問題。雖然說單眼相機已經逐漸普及,價格也都十分親民,但是那都不是標準大小的感光元件。標準大小的感光元件是36mm x 24mm的大小,這類的相機稱為全片幅相機,以目前Canon公司最新發表的5D MarkIII來說,這等中階全片幅相機,一部也要價約台幣十萬元。而傳統攝影,不用考慮到片幅問題,因為135規格的底片就一律是36mm x 24mm的大小,所以全部都是「全片幅」,拍出來的畫面自然也比一般非全片幅相機的數位照片精細(若不計大尺寸放相的話)。因此我開始進入底片攝影的世界,重新開始學習攝影。
|
Canon QL17 G-II |
說是第一次接觸底片相機也不對,至少在我大學二年級前,數位相機其實都還不普及,而我也都還擁有傻瓜相機,因為這種相機通常只有一段快門,幾個等級的光圈,和泛焦的對焦方式,所以你只要擔心當時光夠不夠亮,以及何時要按下快門即可。真正於今年初開始玩底片機,我購入的就是這台Canon QL17相機,除了測光系統需要使用電池外,其餘都是機械式的,完全免電池,換句話說,也就是全部的數值都要自己動手來調整,包含光圈、快門組合,以及對焦方式。所以剛開始拍攝的當下,往往都要花些時間調整這些設定,才能完成一張照片的拍攝,根本無法和數位相機的便利相比。不過也正是因為你得慢慢調整構圖、景深的組合,所以短期內讓我的技術就可以有大幅度的躍進。
|
敬 ── 松山慈祐宮 - Canon QL17攝 |
比較特別的是這類相機稱為RF相機,亦即疊影(旁軸)對焦系統。他以一面斜角反射光線的鏡子,和相機觀景窗結合,在你調整對焦時,可以看見相機中兩個影像疊合後,就完成手動對焦,比起其他的手動對焦系統而言,真是便利準確很多。而下一部我所擁有的相機,也是屬於RF相機。
|
Hasselblad XPAN |
這部相機是哈蘇(Hasselblad)XPAN寬景相機,一樣是使用135的傳統底片,可是他比較特別的是,他拍出來的影像是66mm x 24mm的寬闊景象,可以營造出一種壯闊的景觀。我十分喜歡這部相機,因為他的寬廣,所以可以拍攝很多很不一樣題材的照片。不過這台相機雖然掛的是德國的品牌,可是他卻是流著日本血統的。因為當初哈蘇和富士合作研發這台相機,由哈蘇提供資金與設計,再由富士生產,因此這部相機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型號,一種掛哈蘇的品牌,稱XPAN、XPAN2(二代);另外一種掛富士的品牌,稱TX-1、TX-2。兩種品牌的內在其實完全都是富士生產的,但是掛上哈蘇的品牌以後,就有品牌效益,兩者價差竟然可以高達兩萬元。
|
男人的夢想 ── 日本, 奈良 - Hasselblad XPAN攝 |
|
Rolleiflex 3.5F |
除此之外,我手頭上還有兩部中片幅相機,既然名曰中片幅,當然底片格式就會比一般片幅的大上很多,這種底片稱為120底片,大小是6cm x 6cm,面積是135底片的4.1倍,因此拍攝這種照片,感覺就和135底片差異很多。下面這台相機是雙眼相機(TLR,Twin Lens Reflex),祿萊(Rollei)公司的Rolleiflex 3.5F相機。
這台相機上面的鏡頭稱為目鏡(Viewing Lens),是取景構圖專用的,真正用來攝影的鏡頭是下方的攝影鏡頭(Taking Lens),使用上十分直覺,這台3.5F甚至還有測光系統,可惜的是它雖然會動,但因為是1960年代的產物,已經失準了。不過就算是這樣,整台相機包含測光是不需要用電的,因此不會有數位相機電池沒電或忘記帶備用電池的狀況發生,只要有底片,就能夠拍。
|
邂逅 ── 日本, 京都南禪院外 - Rolleiflex 3.5F攝 |
|
Rolleiflex SL66及其鏡頭群 |
這台則是單眼相機(SLR,Single Lens Reflex),也是祿萊的產品,Rolleiflex SL66。既然是單眼相機,當然就是各位聽過看過的那種單眼相機,只是它是中片幅,因此做成平面的取景器,而不是一般的觀景窗。這部相機相當沈重,整台一千多個零件只有十個不到的塑膠製品,其餘都是金屬製,因此只要好好愛惜,它就會很耐用。它也完全不用電池,不過比較可惜的部份,就是它沒有測光系統,所以就需要測光表的配合,不過一旦使用得手,照片品質也隨之升級!
相機世界非常深奧,我所擁有所投入的不過只是其中一角。近來有了這些底片相機,我看世界的方式變緩慢了,變細膩了,就像是人生一樣,很多事情可以仔細的品嚐,回過頭來使用數位相機時,拍照的思考與技巧,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改變了觀念,加上自己手工沖洗黑白照片、晒片,以及最後掃描至電腦後的影像成品,雖還未能自己手工放相,但當自己手上拿著這些屬於自己的底片時,真當意義非凡。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攝影對我而言,是我心的反饋,所以我希望能夠繼續在其中沈醉著。
|
Next word? ── 台中日出土鳳梨酥 - Rolleiflex SL66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