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遊記快速索引

(1) (1) (2) (4) (7) (1) (6) (2) (1) (2) (3) (5) (7) (3) (7) (1) (4) (5) (3) (3) (13) (3) (1) (1) (2) (2) (4) (2) (3) (3) (4) (3) (2) (18) (14) (18) (4) (9) (2) (2) (6)
顯示具有 敗家收藏-攝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敗家收藏-攝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敗家] DJI Mavic Air 2 空拍機

 

Mavic Mini & Mavic Air 2
剛開始使用Mini時亂拍的影片,沒有剪輯概念
        真是超級久沒有更新部落格文章了,畢竟疫情的問題,幾乎都宅在家裡。不過近來總愛往郊區與山上跑,也許之後會寫寫一些健行筆記之類的文字也說不定。

        至於這篇文字,單純紀錄敗家的生活(汗)。任職學校因為獲得一些創新科技之類的課程經費,便購入一整批的DJI Mavic Mini空拍機,更在學校開設了無人機的課程,教導學生操控無人機,以及拍攝一些空拍影片(超級羨慕現在的學生啊)。為了推廣教師的科技教育,因此也幫老師簡單的開設一次空拍機概念的實作研習課程。我對攝影本來就有興趣,而且也喜歡新興科技,不過在當時,並沒有想到電動無人機技術已經下放到如此廉價的消費層級了。參與了課程以後,趁著寒假沒有課程的空檔,向學校借回Mini,想說趁機拍些關於鄉土的照片或影片,結果一試成主顧,還回Mini的前一天,便去專賣店買回了更高一階的機種:Mavic Air 2。

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開箱] 簡易開箱——MDMAX Tripod HERO腳架(型號:TRS7)

        這篇文章大約在我的Facebook發表超過半年以上了,本想詳細介紹整理再放到部落格,但還是太懶惰了,只好把圖拼一拼,直接把文章搬過來好了XD

包裝、贈品,與內容物
低角度變化
        日前在某個部落客的網站中,看見了這支腳架的開箱,終於有種「我要的旅行腳架終於出現了」的感覺。因為手邊的高腳架主力是Jusino TK-255這支,雖然已經很輕量化了,但收摺高度還是有五、六十公分,所以出勤率越來越低。

       因此入手了這支MDMAX Tripod HERO,目前測試還蠻滿意的,但有時間再來寫寫詳細開箱,先簡單提一下優缺點:

〖優點〗
  1. 整體商品含攜行袋,品質非常好。
  2. 腳架收折高度為26.5公分,重量為830公克,非常適用於長時間在外的旅行使用。
  3. 各種高低角度全收,最高可至143公分,最低高度26.5公分。而腳管有五節,中柱有三節,可以調節的長度非常彈性。 
  4. 中柱拆下後,可以搭配附贈的手機夾,當成自拍棒使用。其中一支腳架可拆,可作為單腳架使用,也可以結合中柱,加長自拍棒的長度。
  5. 價格非常便宜,CP值突破天際,從淘寶購入,加上運費大約一千七台幣左右。但進來台灣,台灣的官方代理卻要價三千九台幣,腳架這種東西基本上動用到保固條款根本機率微乎其微,所以不知道台灣代理在貴三小的。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開箱] Yagoo7 運動攝影機(山狗)


Yagoo7標準盒裝,一層彩色外紙盒套住,拉開後,是白色硬殼包裝。說實話,質感真的不錯!
        從去年開始陸續注意到特殊用途相機,在Nikon Keymission360發售不久後,就入手一部,無論影像或是照片品質都令我十分滿意。也在冬天帶去越後湯澤滑雪,拍了一段終於學會落葉飄後的影片,360特規的影片,看起來就是爽。
相機本體

        不過因為360影片本身是4K畫質下去做環繞處理,所以影像會被拉撐,在單螢幕上看到的影像,頂多只有超越720P左右的感覺,只有照片部分才有細膩的感受。因而開始注意GoPro Hero系列相機,感覺拍攝的情況也很不錯,當然夜間攝影會比不過Sony的FDR這是必然,但是多數運動還是會在白天進行(但我去滑雪時也很想開始嘗試夜滑了),所以對於影像品質影響其實沒有那麼大。

        但想歸想,要我一下下手一部如此袖珍卻又高貴的攝影機,說實在的我真的不好入手,因此這個想法就一直只有放在心裏。直到某天看到邪惡01有人開箱中國製造的運動攝影機,入手約4K左右的價格,就讓我心癢癢,然後手賤打開淘寶網頁,才驚為天人,原來中國那裡的山寨機已經滿路是了!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開箱] Nilon Keymission 360 相機

有點難訂到的Keymission 360
        因為好友京少常在FB或部落格上PO一些360環景照片,一開始不覺得如何,可是到了後來,有些照片的確非常迷人,加上之前使用過cardboard的經驗,如果手機有六軸陀螺儀,就可以身歷其境的觀賞照片或影片,這種VR體驗(偽)是相當過癮的感受,因此開始起心動念購買360環景相機。
裡頭的內容物
        原來設定有幾台,韓國廠牌先淘汰,因為看過實體照片,無論L或S家,相片的紫邊都很嚴重,嚴重影響觀看感受。更低價的當然就更不考慮,相機這種東西,還是要直接攻頂才是王道

        至於Kodak SP360,畫質是目前所有的360攝影機中最好的,但他是以半圓一台為一個販售單位,一台就要一萬五左右的台幣,拍攝角度為214度,因此要拍環景照片,就需要兩台組合才行,但也因為是單台就214度,所以整個360度的照片,是整體攝影機中,最沒有接縫感的。不過就是因為價格高,加上整體體積太大的關係,也不考慮。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開箱] 思銳SURUI 3T-35K 小腳架

擁有雲台的小腳架
        過去因為攝影負重的關係,到網站上買了一支中國山寨的JUSINO腳架,連攜行袋總重約1.5公斤上下,讓我得以較為輕裝的踏上旅程,透過腳架拍攝一些不錯的照片。不過近幾年來,每年大概都有一次以上的出國機會,這1.5公斤的負重,其實也造成了一些影響,而且腳架的使用,以多次的旅行來看,最大的效用就是拍攝夜景,所以在旅程當中,真正用到的次數的確有限。今年夏天再到日本東北旅行時,已經放棄腳架的攜帶了。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敗家] Canon EOS 50 + QL GII 40mm 底片相機!

        小時候看到大人們玩相機,總是覺得這個黑色盒子非常的神奇,竟然可以把景色完全保留下來。長大一點,大人開始會把相機交給我,透過小小的觀景窗,按下快門,就完成了一次攝影,一直到大學時代,用的都是定焦的傻瓜相機,只知道找個好看點的景色,透過雙腳自動變焦,然後就喀嚓一聲留下影像。在國中時,大概是在圖書館裡頭瞥到一本攝影書籍,到現在記憶猶新的是:「不要把人物拍攝在中間。」這樣的概念,因此直到真正自學攝影前,就只會這個基本的構圖觀念。

        直到上了大四,修了教育學程,摸到了學程中心的數位相機,從此不會有底片購買的困擾,而且還可以光學變焦。於是才開始趁著借學程相機的機會,隨意拍攝一些東西。可是還是不知道快門、光圈是何物。甚至到了研究所,買了Nikon Coolpix 4600,也只會看情況構圖,但漸漸覺得有些東西似乎很有意思,直到強烈感覺這台相機不符所需。於是兩年後換了一台Canon S3IS相機,總算有P、T、A、M等模式,因此在碩三時期總算開始知道所謂的光圈、快門了。

        到了當兵退伍,這台高階DC也玩了三年多,所有的功能我認為都已經被我撐到極限,所以就拿第一個月的薪水,購入我人生的第一台單眼相機500D。直至今日,感覺到有了對的機器,攝影真的是個值得投入心力的活動,透過影像,你當下思考是很難假造的。當然對於器材也曾經有過迷思,不過因為自己的克制和銀彈的不足,所以目前的鏡頭還是只有10-22mm、18-200mm、35mm F2這三顆。梁大叔則是這兩部相機入手的「元兇」。原在大學裡頭是學長學弟,但這一年來在攝影的共同興趣以及理念相投下,聊攝影聊的很愉快,他開始投入攝影時間早我很多,所以很多東西讓他幫忙了很多,不過最近開始被他勸敗,買了兩台底片機。



Canon EOS 50 (ELAN II)
        這台Canon EOS 50是美國版本,所以代號變成了ELAN II,是從E-Bay上拍回。剛入手時,裡面還有4張底片,我猜想這捲底片可能在裡面躺了至少5年以上的歷史。因為將他按完之後,竟然發現快門的擊發會卡住!原因就是快門的潤滑油因為相機放了太久,所以變得沾黏,讓快門在動作的時候會卡住。想辦法清了一下,還是會有機會卡住,而且高速快門幾乎每按必卡,所以向當初的賣家反應,他退了美金25元作為維修費用,所以我是以45美元購得此相機全部配件。因此死馬當活馬醫,先用棉花棒沾酒精將快門清了好幾遍,似乎有好轉,可是快門速度如果高於1/500,還是會卡住,因此乾脆直接將一小瓶蓋的酒精倒入快門,嘗試用「洗」的方式來將那些污油沖掉。沒想到這招竟然成效,倒進酒精,確定快門機構全部沾到酒精,放到防潮箱一晚,隔天就全部正常了!於是裝入正片,開始拍攝。
R001-033
這是用EOS 50剩下來底片的試拍照,成果其實很不錯。1/20,F2。
        除此之外,還到梁大叔那裡玩到了Leica M6的RF對焦系統,這種對焦系統,真的對於使用習慣的人很方便,所以第一次留下了印象。日前幫他拍了一些E-Bay的東西,就被勸敗Canon QL17 40mm這台比較適合入門的RF相機。所以在露天找到了一台GII,而且是黑色版!就花了一點錢入手。



Canon QL17 GII 黑色版
        在相機的照片中,有一個原廠的遮光罩,可是遺憾的是,昨天外出拍照完畢時,明明有將遮光罩拆下放回包包,可是回家一整理,卻發現不見了!急忙原路返回,找了好久,但是卻找也找不到了。唉!現在這個原廠遮光罩想買也很難買到了說,只能期盼明年到日本時,可以在中古商店裡頭找到了。不過這台相機使用如果明白他的機構,其實相當直覺,用起來也十分的有趣,期待第一捲底片沖出來的成相。還有個題外話,這台相機是梁大叔幫我測試拿機的,所以跟他拿回來的時候,他帶了Yoshica Mat 124G和Fujifilm TX-1拍攝的正片給我看看,這台TLR跟大人的科學根本不能比較啊!對焦系統可以對的好仔細!而TX-1的正片,跟掃成的電子檔層次根本不能比較,對我來說,這些底片影像的呈現,是相當震撼的!我從來沒有這麼仔細看過照片!結果就是回來後,一直上E-Bay......。

        這兩台相機,因為都是傳統底片相機,EOS 50還可以說只差在LCD螢幕,可是QL17卻要全部手動,不過這兩台的焦長,EOS 50是35mm,QL17則是40mm,差了5mm雖然有差異,可是至少還算差距不大,所以幾十張下來的練習,逐漸可以掌握自己在拍什麼東西,腦袋裡頭的畫面似乎是比數位相機的使用清晰一點點,當然,攝影這東西,是沒有答案與止境的,雖是興趣而已,自己卻可以求得明顯的進步。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大陸山寨腳架 ── Jusino TK-255 + BT-02


新入手的腳架,上方為腳架背袋未拆開,下方為拆封後的零件群
        每年的十二月,看來已經成為我的敗家月了XD

        今年八月中旬和女王到中部旅行,到了埔里紙教堂時,架起腳架拍了幾張照片,沒想到那跟了我們五、六年的腳架,竟然在三向雲臺塑膠的部分發生斷裂,而且那是比較陽春型的錄影機腳架,因此雲臺是無法分離的,即使還頗為粗勇,但也就只好開始物色新的腳架了。

         對新的腳架有幾個期待:其一,最重要的是「輕便」;第二,收合長度要短;其三希望能夠有其他的特別使用功能。不過要我買GIOTTOS或Manfrotto,我只能說「麥鬧啊」,動輒腳架加上雲臺就要破萬,這條錢我花不起呀!轉而向一些比較低價位的腳架去找,但要上我的500D + 18-200mm這顆鏡頭,還是得要有點穩定度,所以兩千元以下的腳架感覺架上去後相機恐怕會傾倒,十分危險。因而爬了好幾個月的文,看到了大陸有很多自產的腳架,CP值都很高,所以開始找這些「山寨」版,卻又用料實在的腳架了。

腳架的雲臺部份,Jusino BT-02,據說單售價格為2000元台幣
未搭上中柱的單腳架!
        找了兩個月的腳架,既要找CP值高,又要選可以負擔的價格,因而鎖定了Fotopro C5i這支腳架。原本上個禮拜就要手滑下訂C5i了,不過原本有賣水貨的網路商家,卻找不到任何訂購的版面了,而台灣代理商的價格都會比水貨多上了將近1700元左右的價格。腳架是很耐操的東西,所以說買水貨就夠了,因此就暫時停手沒有下訂。可是在同時,我卻看到了這支Jusino TK-255的大陸山寨腳架!

        這支Jusino腳架,和Fotopro C5i相比,所有功能幾乎都一樣,含雲臺的重量也在1.3公斤左右,收合高度約在40公分,因此十分符合我的要求。本想上淘寶網下訂的,可是最便宜的價格約莫台幣3300元上下,而台灣水貨商大概是3700元,在不熟悉淘寶網的交易系統下,台灣的拍賣系統還是令我安心一點,因此雖然貴了幾百元,可是還是下訂了。

        很快的,今天收到了腳架。我訂的是黑色款,畢竟腳架還是低調一點的顏色比較妥當。它還有紅色和藍色款式的。這是我第一次使用這種攝影專用腳架,所以摸的比較久,加上萬向雲臺的設計,讓我不再受限於三向雲臺。不過這顆BT-02萬向雲臺如果轉的角度比較大,恐怕調整水平的時候要注意更多水平儀的部份,因為它僅有橫向移動的刻度而已,我想我自己得要做個「絕對水平」的記號在雲臺上面,方便我快速「歸位」。至於其他資訊,我想我就不必當個資料庫了,各位只要google就可以囉!

貼心的快拆版,不用再掏錢了。還有掛重物的中柱掛鉤,以及裝上短中柱後的最低角度!
        其實為什麼選擇這支腳架,全都是為了「旅行」這個目的。因為自己喜歡旅行,而且是以自助旅行為最多,所以「移動」方便就成了我的第一要件。而在旅行途中,攝影是一定必備的活動,有一支方便的腳架,那更是如虎添翼呀!尤其是夜景,沒有腳架那根本免談!現在買了這支腳架,希望它能夠陪我很長一段的旅行時光與距離。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大人的科學 ── DIY的雙眼相機

肖想了好久的TLR,雖然它只是個組裝的玩具
        週六傍晚逛到了敦南誠品,在裡頭剛好有殘障者協會辦的攝影展,裡頭有一張兄弟相依的照片非常吸引我,在這張照片前我流連許久。看完了展,還是一樣往樓上書籍區跑,就在裡頭混了三個鐘頭,順便就把湊佳苗的《贖罪》給看完了,當了一個好久沒當的白書客!

        當我要買些書結帳回家時,剛好看到門口陳列的一些折扣品,於是就看到了我肖想了一兩年的這本《大人の科學》二十五期有八五折的折扣。《大人の科學》是一本科普雜誌,每期的內容都有一個主題,像是TLR(Twin Lens Reflex)雙眼相機、電吉他、機械時鐘等等,重點是,他都會附上一個讓讀者組裝的玩具,而且這些玩具也的確都可以作用!而這第二十五期,是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版,剛上市時,還一度洛陽紙貴,甚至台灣還進不到貨的狀況。不過因為很熱門,所以就會有貨商炒高價格,我因此而沒有急著入手。直到上週五,看到原本賣台幣一千元的雜誌打八五折,心裡盤算了一下,就算以日幣兩千五百元原價折算,也差不多這個價格,是可以入手的時間了,所以袋子裡頭就多了這本雜誌了(應該說,是為了相機買雜誌XD)。

        回家後迫不及待拆開包裝,立刻依照雜誌圖說組裝起來,慢慢邊看電視邊組裝,大約也才花了一個多鐘頭就搞定了,如果說不一心二用,那大概半小時多一點就可以 搞定了吧。當然組裝說明一定是日文的,可是雜誌的圖說話的相當精細,加上每個男生小時候都會有組裝過鋼彈的經驗,這種小兒科的組裝,自然不成問題。當然比 較重要的部份,或者是圖文組裝說明,因為在我一邊看電視一邊組裝就完成的狀況底下,完全忘了拍攝照片,所以請各位想看的話,就拉到本篇文章最下面的連結看 看專業的圖說吧!


從上方看下去的對焦屏,看到沒,有景深喔!但因光圈頗小,我猜應該是沒這麼明顯的景深啦!
下面那個裝置是過片計數器XD
        這台相機,依台灣針孔相機管杯杯的研究指出,其快門、光圈都只有一段,加上光圈是由光圈墊片做出來的,所以拿掉墊片,光圈大概可以算是有兩段。快門1/125,光圈為F6或F11,所以絕對是一台晴天機。但如果是放在穩固的基台上,大概可以透過小技巧有B快門,或者是利用重覆曝光的方式來拍攝一些比較需要長快門的東西。

        這樣的相機,畫質一定不好,可是拍照嘛,不就是自己在其中得到樂趣嗎?過兩天底片入手後,再慢慢拍攝一些東西來看看,不過,基隆這樣的雨天,我要等到什麼時候可以出動這台相機咧!該不會是要我用真的用那些勉強做出來的B快門或是玩重複曝光吧XD

        我就把這台相機相關的連結,放在下面讓各位參考看看囉!







相關連結:

[大人的科學]35mm雙眼腰平相機 (Mobile01)
【開箱文】大人的科學25期 35mmTLR (臺灣針孔攝影聯盟)
http://blog.yam.com/kenny0620/article/27961600
《大人の科學》第25期官方網站介紹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RICOH GXR S10 Unit

S10鏡頭模組(此張為S10拍攝)
        這篇文章其實應該不算是敗家文啦,因為這顆鏡頭模組,是賣掉P10以後再購入的,說是用「交換」的應該比較接近事實。

        去年12月左右購入P10 Kit組,換算成全幅焦段應該是28-300mm,方便是方便,可是光圈在廣角端只有兩級,望遠端才到了三級,雖然畫質基本上我還算滿意,但畢竟感光元件太小,細節還是不夠漂亮。在上次台灣的GR Party上,我看到了會場中,許多攝影師展出的作品中,以S10的拍攝作品相當令人驚艷,當時就印象深刻了(其實應該說種下了敗家的因子比較正確XD),而自己在使用上,是將GXR當做隨身機使用,望遠端其實用到的機會並不大,加上單眼相機我也有著同樣焦段的旅遊鏡,所以一直有購入S10的打算。S10的焦段落在24-72mm,更適合生活上的應用,不過因為和P10重疊了,因此勢必要出掉P10以後才購入S10。日前在PTT上,恰好有位網友要購買P10,有另一位則要出售S10,重點是我賣出P10的價格,竟然可以買下S10還有找,所以就趁此機會入手了!
這顆S10的前主人還加上賓士蓋,沒有多收錢,真是佛心來著!
        這顆S10雖然是去年二月就購入的水貨,但是使用了大半年以上的GXR相機,對於RICOH的鏡頭模組具有一定的信心,保固與公水貨的問題,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而入手這24小時內,拍攝了一組食記主題,基本上非常滿意。首先,他的CCD有1/1.7",和Canon G12的感光元件同等級,但是廣角端整整還多了4mm,4mm看起來不多,可是因為是廣角端,那就差了不少了(請見下圖),而且光圈能夠調整的等級,我有算了一下,廣角或望遠端,都是12段可調整的光圈。
左邊為24mm,右邊則是28mm(點擊可放大)
        因為光圈最大可達F2.5,所以拍攝上,可以做出一些景深的效果,加以因為感光元件大了不少,放到電腦看了以後,細節精緻了很多(都是一千萬畫素),擔任起我的隨身相機,這應該能夠更加的勝任才是!

和GXR機身合體,大小和P10一樣,但多了賓士蓋方便多囉!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小野人減壓背帶入手!

嘿嘿,小野人背帶的啦
        很久之前就很想要買一條可以舒服的揹著我的相機的背帶,原本是想要買BlackRapid快槍俠背帶,不過一直被揹著此條背帶的攝影愛好者給吸引到,加上這條背帶又是小野人Crumpler出品的Canon正廠授權帶,所以讓我遲遲沒有買任何背帶,頸部有時候背著相機其實還頗累的。

        直到從某3C產品的大型論壇上得知,ebay上面有個新加坡的賣家有賣Canon的這條紅色背帶,才註冊到ebay以32英鎊入手,3月16日訂購,今天寄送到家,歷時八天, 還算蠻快的。
小野人標籤和厚實的包覆感

        正廠授權的背帶,果然感覺不一樣,比原廠附的背帶厚實很多,試揹起來還蠻舒服的,當然還沒有正式出征過,還不知道舒服的程度跟原廠的那條背帶有多少差異。不過...夏天應該還是一樣吧,夏天將相機揹在脖子上時,實在是令人無法忍受啊,而這條的包覆感很厚實,所以大概更不適合夏天吧XD

        總之,在非夏天的季節裡,我會好好揹著他上山下海的!
馬上和我的500D合體!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RICOH原廠ST-3背帶 + CA-1電子快門線

        因為前一陣子買的GXR有資訊月加贈品的活動(到2011年1月3日,有需要的請趁早),所以今天終於收到贈品啦!

        看看下面這包裝...實在是沒啥誠意的包裝,所以紙盒裝的CA-1紙盒被壓塌啦!
嗯,只用一個公司用的紙袋包裝著而已
上面是電子快門線,下面則是原廠真皮背帶

        真皮背帶的部份,有網友說沒啥質感,我自己的感覺倒是沒這麼糟糕啦,至少比盒子裡的那條背帶要好多了,與皮膚接觸感覺也好一點。不過有點囧的部份是側邊要和相機連接的尼龍帶子,顯然是比相機的孔還要寬一點,所以穿上去後,要硬拉一下才過得去,造成尼龍帶子邊邊有點脫線感,這是原廠皮帶有點莫名奇妙的部份。
質感還算不錯啦!
        而電子快門線就頗陽春的,原廠附一顆國際牌的4號電池,然後一個開關,一個快門鍵,就這樣囉。至於怎麼用,那就是看各位啦,因為M模式底下,P10模組快門頂多也是只有30秒就要關了,大小上面遮黑卡大概也不是很好遮,不曉得其他模組的設定是怎樣就是了。
有點陽春的快門線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年終敗家之一 ── Ricoh GXR P10 KIT

        自從買了相機以來,原本手上的類單眼Canon S3IS變成小孩的練習機,自己幾乎都沒在用,因此前一陣子趁著拍賣上有人標了一個非常佛心的二手價,所以我就把這台類單眼給讓了出去了。

        接著呢?當然就是在物色一台比較輕便的機器。原本是鎖定一樣C家的S95,但是既然要玩,差不到幾千元,當然就得要找一台,可能可以入手久一點的機器,便注意到了Ricoh這台可換鏡頭的拆換式相機GXR。原本遲遲未能入手,但是11月底的博客來3C商品滿千結帳價格85折,整整比店面的公司貨省了兩千,而且還能無息分期!這徹底讓我的理智崩壞,手滑之下就給他訂下去了。

        今天,商品果然就來了!
典雅的長型黑色外套
拉開外套,則是印刷簡潔的瓦楞紙箱
        當然囉,現在訂購這個套組,還有資訊月特別贈禮,也就是原廠背袋一條,加上價值千元以上的快門線!廢話不多說,咱們再來把主角拿出來瞧瞧吧!
看看左邊的鏡頭模組,未開苞的處女喔!左邊則是等待插入的機身XD

        決定要買Ricoh GXR這台DC的主因,在於它的擴充可能實在太大了!目前我買的組件是P10模組,這個模組比較沒什麼特別,就和一般隨身DC一樣,屬於高倍率的旅遊機組(28-300mm)。但是其他的模組就有意思了,像是A12這個鏡頭模組,APS-C的感光元件,加上28mm F2.5的大光圈鏡頭,使得街拍更加方便!而且據乳摸顯示,明年度Ricoh可能會出m43的模組,也就是說,這個模組如果推出的話,這台GXR就直接變成EVIL機了!希望Ricoh玩大一點,連C家、N家也都順便推出模組吧XD
準備合體!
合體完成!
        至於這台相機怎麼使用呢?當然就跟一般的類單眼一樣啦,有PASM四種模式,以及其他的特殊使用技巧,那就得看自我的修為了。除了使用自己還沒有仔細去摸以外,機子的部份幾乎是金屬機身,所以有點重量,不過質感非常棒,不像是一般的塑膠機身一樣沒什麼質感,雖然外型相當簡單,復古而低調的感覺卻十分濃厚喔!目前開箱就暫時開到這裡,其他的待我玩玩,再隨時告訴各位囉!
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