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遊記快速索引

(1) (1) (2) (4) (7) (1) (6) (2) (1) (2) (3) (5) (7) (3) (7) (1) (4) (5) (3) (3) (13) (3) (1) (1) (2) (2) (4) (2) (3) (3) (4) (3) (2) (18) (14) (18) (4) (9) (2) (2) (6)
顯示具有 書櫃迷蹤-世界文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書櫃迷蹤-世界文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雜談] 不近也不遠的三十年——《一級玩家》雜感

一級玩家美國版與中文版書封
        對科幻小說的喜好,是國三考完高中聯考後跟同學借回來一整箱的倪匡衛斯理系列建立起來的,由此原點出發開拓出自己的科幻小說閱讀版圖。當然,對於「科幻」的喜好可能更早,否則以自己的年齡而言,只能與《星際大戰》、《回到未來》等片錯過,怎麼可能會受到這兩系列電影很大的影響呢?

        所以今年《一級玩家》上映,會在世界掀起高潮是有其道理的,「Cyber」的世界,一直是1980到1990年代很令人嚮往,可以想像得到,卻又不怎麼唾手可及的世界。小說作者暨電影編劇恩斯特就是誕生在這個時代。

        電影《一級玩家》的英文片名,如果是你曾經冒著被父母抓到痛打一頓的風險,出入過街市中隱密的電動間,那你就會對「Ready Player One」非常熟悉。因為當機台還沒有投錢時,就會顯示這樣的字詞,投下了錢,按下1P(1P就是Player One!所以雙打就會有2P出現)按鍵,你就化身為電玩中的龍或肯,打出昇龍拳或波動泉,或者變成三國蜀漢武將,屠宰歷史曹營將領。因此這部片名台譯為「一級玩家」,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他就是指玩家進入虛擬世界的那一瞬間。

        當然這部電影的彩蛋數之不盡,已有專業玩家一一列舉,此處也不需多談。這電影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依循1980年代,非常實際地談近未來的科幻——所以設定年代是2045年。這是作者恩斯特的偏執,因為他熱愛《回到未來》這三部曲電影(也是我的最愛之一)!熟悉這套電影的朋友一定知道,主角馬帝的生活年代是1985年,陰錯陽差之下,他回到了30年前,讓他媽差點愛上他而使自己消失;第二集也因為要拯救自己的兒子而到了30年後2015年,看到了小熊隊拿到了世界冠軍(2015年小熊隊還真的打到了世界大賽,但與世界冠軍擦身而過,但隔年2016就獲得了世界冠軍),然而也因為帶回了運動畫刊的歷年紀錄,差點抹滅了時間線。所以《一級玩家》在2045年的冒險年代設定,就是從2015年後推30年的致敬設定。

        「30年」這樣的設定,離我們不遠,至少在這年紀時,我們可以想到小學一年級的我們是怎麼樣的調皮,印象還十分鮮明,但十多歲的青年們卻無法推想30年前爸媽的年代,以為他離得非常遠。但是這樣的夢想者可以具體的想像30年後的時代,即便有點模糊,卻充滿了很多可能,就如同我愛《回到未來》的一句台詞:「因為你的未來從來沒有被寫定,所以當然有改變的可能。」因此這種近未來一直都是好萊塢導演們設定的科幻年代。例如《銀翼殺手》系列,哈里遜福特在1982年迷倒眾生之作,設定年代就是2019年,而去年的續集正式設定2049年——想像得到,卻觸碰不了。

        因而「30」這樣的數字很妙,孔老夫子也期待人們可以「三十而立」,三十歲的我們,處於與青年熱血相去不遠,還有能力做夢圓夢的時候,但也似乎離年輕有段距離,至少在社會經驗上相對比較圓熟了些。即便年已不惑,似乎也還存在著血氣方剛的模糊印記——而《一級玩家》,正是將這印記清楚的為你浮現,讓你記得你的人生是有過美夢、能有美夢,甚至正在圓夢的一部優秀作品。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隨筆] 期末的禮物

兩本很有紀念價值的《百年孤寂》
        今天是這學期的最後一天,班上的同學一起送了我這兩冊不同封面設計的《百年孤寂》,讓我將皇冠推出三種不同書衣的新譯本完整地收集。

        從初任教職開始,就很習慣的把身邊的書籍介紹給學生們,如同當年在輔大上廖棟樑老師的文學概論,或者文學史的課程一樣,總是得以一窺廖師的藏書——而這樣的經歷,遠比上課課程有記憶得多。所以自己也會挑選適合的書籍,介紹給適讀年齡的學生,又或者自顧自興奮的介紹新入手的圖書,甚至一些喪志玩物。學生們拿到我傳下去的書籍,往往我也一邊在上課,這當然會使他們分心於正式課程,但是這種「合法」的分心,卻也是我們彼此最喜歡的吧。想當然爾,文學課就該這樣偶而的離題,課程之外的弦外之音,那多半才是高中國文老師們,真正想要學生們能夠體會到的生命經驗。至於考試得分,留在升大學的考試就好。而學校行政大官們想要對授課者進行行政指導,那可真是自曝其短的愚蠢了。

        因此當我在去年底拿到最新版本的《百年孤寂》時,也就私心地不顧臨近學測的學生們,在上課時候拿了這書的各種版本向學生展示,也跟他們分享了皇冠版有三種分屬不同通路的書封,自然也提到了自己想要完整的收藏一套。然後,今天就讓我喜獲兩冊不同設計的書籍。於是,立即拆開封膜與學生分享,也想到讓他們為我題簽名字在蝴蝶頁。學生們也讓人好氣好笑,為了在老師的書上簽名,擔心簽得不好,得先好好練習,在學測的兩天前,可能還造成了小小的不專心與騷動。可是也因為有這些簽名,兩本書更顯獨特價值。

        從帶這屆的學生開始,刻意與學生稍微隔開一點距離,也因為如此,自己的所有教學作為都經過一定的設計,再也不是當年的那個與學生過份接近的模樣。因而接班之初,甚至被學生抱怨過班上同學相處過於冷淡。然而不溫不火的發酵,才有成為佳釀的可能,於是從抱怨走向彼此認同,慢慢走才走得遠,形成一個有點亂,也有點可愛的班級,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料。

        很少提及我的教學生活,今晚就讓我驕傲一回,能為此班導師,真是我無比的幸運。

這就是這兩本書獨特的原因!
皇冠版《百年孤寂》三書封合影!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閱讀] 從《夕霧花園》出發的日本情懷

        在高中時期,曾對自己許下一個承諾: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希望能夠慢慢地遊遍這個世界。然而,當我走入了日本之後,卻被日本這個國家的一切所迷,護照上的出入境證明,除了零星幾個國家,幾乎全都貼滿了日本的許可。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不合時宜文學佈道 ── 鸚鵡螺文化

        要寫這篇文章,也應該算是一種推理發現吧,就在我剛剛讀完了《第四十四個孩子》的這本書時。
因為書都借人,不在手頭上,所以使用博客來書店的圖片
         最近很莫名奇妙的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在去年年底買的,另外一本則在今年三月底。這兩本書雖然是不同時間購入,但是購入的理由竟然都一樣,也就是我為了湊博客來網路書店的折扣,加上它們在網頁上文學類裡十分搶眼的廣告曝光,所以我莫名奇妙地連續買了這兩本簡直就可以當作磚塊來打死人的小說,但我必須說,錯誤總是美麗的,這兩本書雖然最少也有五百頁以上,可是閱讀的歷程卻十分的暢快,而兩本書的內容都沒讓我失望,尤其是《奇風歲月》。

        在買入《第四十四個孩子》前,我壓根也沒想到這本書的出版社竟然會是《奇風歲月》的出版社,但是打開第一頁的時候,看到出版宣言,我就有似曾相似的感覺。翻開書底的摺頁,看到了《奇風歲月》的廣告,才發現這兩本書的奇妙關聯!加上今天上網一查詢鸚鵡螺文化的資料,才知道這是家去年底才創立的出版社,而創社的鎮社之寶,就是《奇風歲月》。

         很難想像在這個速食閱讀的時代,竟然還有出版社出版這種嚇死人大部頭的翻譯小說,而且作者竟然都是中文讀者幾乎沒有聽過的作家。這不是一種自殺的行為嗎?怎麼有人這麼做生意的。在我翻開《第四十四個孩子》前,我一直想不透這個問題,直到我看完這本書(抱歉,這裡我就不談閱讀心得,留給各位讀者自行挖掘),翻到版權頁時,一切謎底都解開了,原來譯者陳宗琛先生,也是這家書店的總編。自己對於書籍的愛好,直接投射在這家出版社的第一、二部的發行作品,難怪這家出版社敢這麼有衝勁的推出這兩本磚塊書!

        台灣的翻譯小說水準,可以說是一直越來越高,早期歐美文學翻譯作品,老實講,如今被如此高水準的譯作給慣壞,回頭去看那些所謂的經典作品,例如:《塊肉餘生錄》、《簡愛》、《百年孤寂》、《傅科擺》等等各類型的外文小說,我得說實話,這些經典作品的翻譯與現在的水準相比,根本就是不及格!尤其是志文出版社的那批超經典作品!我個人很希望這些經典能像是《1984》或《麥田捕手》一樣有重譯本。這時鸚鵡螺的出現,就是一種對於一些國內讀者很難得會去接觸的外國文學作品的推廣,畢竟真的要直接接觸國外文學作品,沒有對深厚的外文底子,那是不可能的,而鸚鵡螺帶動一個契機,希望台灣的各出版社,未來也能勇敢的翻譯高懸在國外書店排行榜之上,卻被國內讀者疏忽的磚塊書。

        在此,我不想對於鸚鵡螺文化出版的這兩本書有任何的評論,這些閱讀樂趣希望留給你自己去探索。我只想告訴你一件事,那就是我在學校將《奇風歲月》推薦給那些剛升上國中的學生時,只稍稍講了其中一、兩段小故事而已,就可以抓住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十分專心的聽我講完其中的故事。接著第二天就有小孩去買了這本書開始閱讀。一個寒假過去後,收到的讀書心得中,就有超過十個孩子寫這本書的心得,而且對於此書的評價都是異口同聲的「讚」字,行文皆「異常興奮」。哦,對了,我所待的這間學校,還是一間文化刺激較弱的學校,估計學生基測的PR值,平均也大概只有60~70之間而已,甚至更低。

        說這麼多,何不你自己讀個幾小段看看呢:http://nautilusnph.blogspot.com/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賈西亞‧馬奎斯

傑拉德‧馬汀:《馬奎斯的一生》
        說到賈西亞‧馬奎斯,那就一定會談到這一輩子可以一再重讀的巨著《百年孤寂》了。《百年孤寂》老邦迪亞一家六代在馬康多的故事,寫盡所有人生的一切,也出了魔幻寫實這種獨特而有性格的寫作筆法。但馬奎斯的一生卻也與《百年孤寂》不惶多讓!

        這本書厚達八百多頁,可以說是十分詳實的紀錄了馬奎斯的生平故事,不過就作者傑拉德‧馬汀所言,如果你與馬奎斯接觸,越會發現這個人物越來越神秘,不可捉摸,於是傑拉德耗費幾乎與他學術生命同等的時間來追逐馬奎斯,並在馬奎斯尚在人世之時,出版了這本馬奎斯認可的傳記。

         這本書的封面(不談封面設計好像就不是我了XD)其實很有個性,大大的馬奎斯半面肖像從黑色的封面中浮出,有種沉穩與神秘感,而把此假封面拿下之後,裡面是銀色的封面,也別有一番風味,更特別的是假封面是由一幅約四分之一開的馬奎斯半面肖像海報折疊而成!你簡直可以把這張海報加框放在書房,那你的書房就真的充滿了濃濃的魔幻寫實風味了!

        就作者傑拉德說,這本傳記是他窮畢生之力而成,他的資料近從與馬奎斯的親身訪談,或與馬奎斯妻子的對話;遠可從各國的總統與馬奎斯的會面情況,甚至是古巴強人卡斯楚與馬奎斯的各種紀錄都有採用。因此這本書實際上可能比一本小說還精采。但是由於傑拉德想要讓馬奎斯在有生之年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因此整理此書稿而在前兩年付梓,中文版有幸在去年2010年面世,然而接下來的工作更加驚人,因為傑拉德說馬奎斯的一生絕不只這八百頁可寫,他的書稿量已經累積至兩千多頁,這本《馬奎斯的一生》充其量只能算是精華版!

        雖然聽到正式版的馬奎斯傳記絕對會是現在的三倍文字量,但我卻變態的有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