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限登峰》海報 |
|
2016年1月在洞爺湖畔的早晨 |
最近看了這部電影兩次。這部電影去年在法國上映,主打取自白朗峰與喜馬拉雅山實景,加上又有滑雪高手滑行助陣,所以獲得極好的票房。故事由法國滑雪天才馬可希菲迪(Marco Siffredi)改編,當然最後是一個壯志未酬有點悲傷的結局——登上聖母峰頂後,由洪賓雪溝下滑,如果成功的話便是全球第一人達到這樣的高山滑雪境界,可惜馬可下滑後至今失蹤。
為什麼要滑雪,還要滑這種以生死相搏的場域,我想不如說是人想要試圖和自然可以相抗/相協到什麼樣的程度吧。會喜歡上單板滑雪,其實是一句同事的無心插柳,既然都要去雪地了,怎不玩玩滑雪?因為2016年臨時買到特價機票,就直衝北海道去了,但當時只有想想,而沒真的去做,直到第一次見到廣袤大地雪白一片,更看到遠山枯枝襯著白雪這樣的潑墨山水,而要親眼見到這樣的勝景,也就只有往山頭上跑。於是一回台灣便做了功課,隔年冬季就真的出發滑雪去了。
|
湯澤高原,我背後的山林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潑墨山水畫! |
|
夜滑時,你的六感會更佳的擴張 |
電影中有個貫通的概念:「你會來滑雪是因為雪在召喚你,而且可滑得好不是只有你厲害,而是雪況極佳,讓你滑行順暢,可以讓你在能力所及的範圍裡面自由自在。」這樣的概念其實可以搭在各項的運動當中,尤其是戶外的運動,因為人與自然是不可能相對抗的,唯有互相配合才能夠讓整體層次更加躍升。
只是在一開始學習滑雪過程中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摔的已經渾身痠痛不自在了,更別說是享受與自然的和諧。等到你可以感覺掌握了某種程度以後,南國的我們就要離開北國了——這是第一次滑雪的感覺。
經過一整年在台灣的自我訓練,靠著去小叮噹兩次,以及無數次Freebord的仆街,今年初第二回滑雪時,經過幾個小時的適應之後,竟也能一路從山頂下滑,明顯聽見下大雪時,雪花敲擊在安全帽或雪鏡上的聲響,滑過粉雪時完全靜音無聲的漫遊,甚至是強力煞車時雪花的噴濺,你才知道人的律動與風、與樹,或者與天地淨白一片合為一體的「唯一自我」的感受。
|
《極限登峰》劇照 |
|
滑雪是與身邊的人一起享受,但也是與自己身體的對話 |
「滑雪很簡單,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和對的人。」電影中的滑雪大師皮爾克如是說。這兩年的滑雪旅程都很有趣,和很棒的同事,最愛的愛侶,一同前往冷得要死的國度。然後在滑雪的過程中見識到最美的山頂風光,還有旅程中不斷遇到的各種人事物,就算冷得要死(其實滑行中是熱得要命),但是這些時光的堆疊,都是最愉悅的生命歷程。
於是你開始探索你自己人生旅程的可能性——啊,原來我也可以享受滑行的樂趣啊!當我踏著Freebord在羅東運動公園一路下滑的時候,或者居然可以在六月的時候在月山滑著殘雪的時候,乃至於年初從安比高原西森山路線滑著鬆雪那種興奮上腦的時候,即使是前陣子因為練習滑直排輪膝蓋韌帶受傷的時候,那都是我藉著這些可以推促自己身體到極限的運動,與自己身體對話的感受。
當然,人的能力有限,我的認知都得要靠身體力行才有辦法變成我自己的東西,而最新的認知便是滑雪要掌握的不是「快」,而是「慢」。因為你要能慢得下來,才有可能更快。例如慢慢的將肌肉鍛鍊好,慢慢的適應各種的地形,慢慢的去掌握各種技巧,當然更重要的是滑雪本身的技術就是控制以兩個板刃來做煞車的組合——人生不也如此,因為「慢」,我們才能仔細觀察到身邊各種美的東西。
|
如果不是滑雪,我一生看不到這樣的風景 |
的確,滑雪是雪在召喚著你的,不是因為單純你想滑的原因。而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和對的人一起滑雪,這也是我想在每年冬天做的事情,和好朋友一起旅行在北國白色的大地,順著風滑下山坡,晚上可以把酒言歡,這可是人生永遠的樂事啊。
|
安比高原的第二區風景美極,遠遠非第一區可比較的! |
【延伸閱讀】
- [旅行] 2017年初滑雪行:越後湯沢學滑雪(20170205-08)
- [旅行] 2018年初滑雪自助行:石打丸山與石打丸山アイベックスロッジ(20180128-31)
- [旅行] 2018年初滑雪自助行:安比高原滑雪記(20180204-06)
- [旅行] 2018年中山形旅:月山夏滑!(20180609-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