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源谷步道 |
|
立山黑部 |
山,在這幾年的生活裡頭,就這樣慢慢的進入我生活的一隅。這是我以前未曾想過的生活,因為我一直是個科技宅(現在也是),相當喜歡各種新鮮的科技,以及科技帶來的影視震撼:電影、音樂、電玩,很難與所謂的戶外生活沾上邊。我還記得,國小階段父親為了健康,每天去爬龍門谷這座小山,假日不讓我們晚睡,有幾次拖著我們去爬,我根本一臉臭臉跟著,甚至有一次抵抗到底還被狠狠揍了一頓,於是我那時候可能開始討厭山。
但是說到與戶外生活的慢慢接近,首先大概得提到攝影。我在高中三年級的畢旅(當時好像叫做公民旅行之類的吧),第一次見識到同學用單眼相機拍攝獅子座流星雨,也幫我們拍下高三畢業紀念冊裡的個人照,那是我第一次對於攝影這種活動感到新奇。然後我就在大學階段一直埋著這顆種子,直到了研究所階段,拿到了獎學金以及一些校內打工的錢,我才買了人生第一部數位相機——那時候根本什麼也搞不懂,反正就亂拍,但也拍得很爽。後來當完了兵,領了人生第一次教師的薪水,除了要給爸媽,其他的就拿來購入我的第一台,也用了十多年,直到最近真的已經GG了的Canon 500D相機。
|
松蘿湖 |
有了相機,想要拍攝美照絕對是一種自然,但我臉皮薄,對於人像的拍攝,其實到現在為止都還是有一層關卡打不開,或許是類似蘇珊・桑塔格所認為的,攝影就是一種介入,我實在是對於他人比較不習慣直接的介入。所以,大自然的美景就成為我鏡頭下,讓我覺得最舒服拍得最過癮的題材,從那時候開始,才開啟了我喜歡旅行的地圖。
但是說到喜歡山,還有一段距離。我與山最接近的時候,是走過四次的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不過第一次是因天氣受阻,半途而返的情況。記得上到立山室堂時,看見遍地積雪,但又可以見到澄清藍天與綠色山巒的時候,簡直覺得此境不似人間,天底下怎麼有這麼美的地方,因此開始了喜歡山的經驗。當然在此之前自己和太太曾經開車上到青青草原,也是有些刺激。同事帶領一群人一起登山,一日單攻松蘿湖,那時什麼都不懂,聽同事說很簡單就衝了,結果一群人有一半的夥伴在終點前約1K處左右棄登休息,只有四個人走到終點,但我必須說,終點的松蘿湖襯著藍天,真的很美。
|
清境農場 |
|
安比高原下望 |
所以,山,開始進入我的生命。
2017年的年初,又被同一個同事勸進,幾個人一起到越後湯澤學滑雪,學習滑雪這件事的確帶來了很多速度上的刺激。可是有一種東西更讓我癡迷,那就是每次搭乘纜車向上時,不斷變換的絕世美景,白晃晃的山巒連綿,加之以樹葉落盡的樹木,有時開展的就是一幅潑墨山水。轉而到了更加寒冷的日北東北地區,樹木之外更有包上一層冰霜,天地只餘純白,在陽光下閃耀,那又是另外一種不到此境不識天下之美的衝擊,更別說每次登到最高處下望的遼闊風景了。從那個時候開始,對山林開始著迷,也透過了滑雪改善了我的身體。
因此在其他時候,我也會慢慢地走進一些自然步道,貪看身邊美景。
2020年,世界變色,要再次見到銀白的世界,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今年的寒假特長,原本2019年底的盤算,就是2021年的年初寒假,一定要安排半個月以上的滑雪旅行,可是顯然這個原本應該要有的快樂,在武漢肺炎(對,我就是要稱中國武漢肺炎啦!)肆虐之下,不可能履行了。轉而從自己待了將近十年的宜蘭開始,試著去走走這個半山半海的東北縣市。
|
下方五峰旗瀑布區也十分美麗 |
首選便是這幾年被網紅炒熱的聖母山莊。因為聖母山莊的觀景台向西望去的群山,幾乎以低矮的草木為主,因此受光與背光面的層次,極似抹茶巧克力的顏色,而被稱為抹茶山。但是登山步道最後的1.6公里,一路向上,陡度急增,若平時沒有一點體力與腿力的儲備,是真的相當辛苦的。可是因為被媒體炒紅的原因,假日竟然會出現「壅塞」的跡象,因為登山步道有部分真的只容一人通過,人一多就得等上行或下行者通過,另一方才能前進。所以我要上去之前,便先做了功課,特別挑選寒假中的平常日登山,但就算是平常人,遊客依然不少。經過了最後1.6K的折磨,所幸平時滑滑板練得的腿力還在,雖然肌肉有點酸,還是得到了山頂環望的美麗景色。我能理解這裡被人們喜歡的原因,可是還是要請上山的朋友們注意,這裡真的不是什麼老少閒宜的登山路線,家裡長輩若沒有運動的習慣,不要因為貪圖抹茶山的景色,而勉強往上走。
|
見晴古道舊鐵軌 |
然後就是這半年多來,多次開車往上的太平山了。因為太平山有幾處不同的好地方,所以第一次去過以後,就對此處念念不忘。像是太平山莊蹦蹦車能抵達茂興,步道就分上行、下行兩道,若要慢慢欣賞,就得去兩次,不過怎麼去都值得,林木真是太美。見晴步道當然也是值得一走,面對山坳,剛好可以見到朝陽遍灑的群山,若是運氣,更能見到雲海美景,可惜我暫未見過。不過我最喜歡的一處,是台灣最高的自然湖泊:翠峰湖。前兩次都只有到觀湖平台而已,甚至第一次見到翠峰湖僅有一角,數分鐘過後就一片濃霧,能見度大概只剩二十公尺不到吧。後來第二次才看到了翠峰湖的全貌。這次上山,目標就是走環湖步道一圈,不過冬季衣服有點難穿,一早大概只有五度,可是慢慢太陽升上,加上步道進入山林之後,高高低低其實也要點體力,所以衣服就開始脱了,但冬衣在手上還要走山路,實在有點尷尬。繞了一圈返回停車場,算一算大概將近四公里,兩個小時慢慢遊憩,能見到翠峰湖兩側美景,也能看到山中美麗如地毯的青苔,亦十足過癮。所以假日遊客寧可塞車而上,不無道理。
|
沿途走的都是山稜線 |
至於桃源谷步道,那真是一方面考驗體能,一方面理解古時北宜聯絡的步行經路途徑了。桃源谷步道分支甚廣,大溪、大里、福隆、貢寮通通都能相會於此,甚至開車從內寮線上來,就能「極速」抵達北部山上極為遼闊的草原地區。選擇前往桃源谷的當天,正好是初九天公生的日子,因此特別從大里天公廟拜拜祈福以後啟豋。一路向上抵達了埡口,往福隆方向就是在此分道,持續下行便是草嶺古道。我們因為要走進桃源谷,所以要走往大溪線才下行,因此在埡口時,得要再往上走,才會進入到桃源谷山稜線連續相接的美麗路段。走在桃源谷步道上,因為是沿著山稜線修築的步道,所以兩側都伴隨著山谷,遠方也搭著完全不同的海景。因為走往大溪,所以左邊一直有著龜山島的伴隨,右側的山坡稍微平緩一點,有時還會望見車道,而遠方便是貢寮、福隆的海水浴場,甚至還可以看見遠方的鼻頭角燈塔。進入到草原地區時,平坦的山坡草原真的令人心曠神怡,點綴著偶而出現的水池,以及成群的水牛,難怪可以見到有人特別上來拍攝婚紗照啊。這裡走來上上下下,並不陡峭,如果只是要走桃源谷,倒是可以選擇從內寮開車上來賞景比較輕鬆。我所走的「大里—桃源谷—大溪」路線,如果以上行下行的陡度來說,不管哪頭上來也都不至於太困難,只是大溪多得是階梯石板,也許稍微辛苦一點,大里則可選擇迂迴的大道或者直切埡口的階梯石板,因此可以間接以平緩但稍長的大道來調節體力。這段路程為16公里,不難走,只考驗能不能走長路的體能而已,只要捱過兩端一開始上行的辛苦,中間都是美景相隨。下回大概就挑戰更長一、兩公里的草嶺古道段了吧。
其實這週以來的山行,頂多也只能算是健行層次。台灣是座上天眷顧的高山之島,擁有超過百座的三千公尺高山,這一生大概也無法遍覽,我只希望慢慢的自己能夠愛上山林,愛上大海,愛著這塊小小三萬平方公里的島嶼之國。
相關影像相簿
https://www.flickr.com/doggo1981/albums/72157718300032873
https://www.flickr.com/doggo1981/albums/72157718350184943
https://www.flickr.com/doggo1981/albums/721577183873536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