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遊記快速索引

(1) (1) (7) (1) (2) (4) (2) (2) (4) (2) (3) (6) (1) (2) (2) (2) (1) (7) (5) (3) (6) (1) (1) (14) (18) (3) (4) (3) (2) (5) (3) (3) (12) (2) (3) (9) (4) (18) (2) (2) (6)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沒有老闆的團隊 ──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這版本的海報很有影集風
        說在電影之前:因為很多人都對Ghost Protocol這個副標不懂,以至於說這個副標跟電影完全沒有關係。在這之前你要先知道IMF是什麼樣的組織,這組織是隸屬CIA底下的一個隱形單位,說難聽點,也就是扮演政府黑手任務的小組。既然克里姆林宮都在影片中被炸,而且還被賴到美國頭上,當然美國得要放棄這個小組,以避免惡名。所以整部電影,都是在「已沒有美國官方任何許可下進行的私人行動」為前提而進行的,等於是把整個IMF會交代給底下小組的任務擴大化,變成美國政府打死不承認有IMF這個組織,卻又希望IMF在整個protocol(協議)下,自行解套。所以「鬼影行動」這個譯名可能帶給觀眾很多的誤導,以為這次的任務說有多秘密就有多秘密之類的(不過這樣說也對啦!)。

        在看這部電影前,有個很深的感觸。那就是不管是華語片還是洋片,為什麼這些男主角們幾乎都不太會遭到歲月的摧殘!劉德華是這樣,布萊德彼特是這樣,阿湯哥也是這樣!當然,不能說歲月沒在這些從年輕帥到老的演員身上留下印記,不過哪個人能否認這些演員們越老越帥,越老越會演戲呢?至少,阿湯哥在這部電影裡頭,很少像他以前的電影一樣,靠著賣笑而獲得觀眾的青睞了。

        這部電影是建基於1966年開始播映的「虎膽妙算(台譯)」,不過台灣觀眾更有印象的大概是連播了六季之後,1986年再度上演的「新虎膽妙算(台譯)」了吧!其中龍頭、千面、鬼才等譯名,都讓五、六、七年級前段班的影迷們懷念不已。直至1996年,由阿湯哥飾演的「不可能的任務」上映後,可能才有比較新的影迷們重新認識這部影集。但也就這麼一集獲得一面倒的好評,為什麼僅第一集好評如潮呢?我想有Bruce Geller參與編劇(電視影集編劇),所以能夠掌握電視版的精神吧!而第二集吳宇森這傢伙就把這部經典電影變成了「阿湯哥歷險記」,整部電影就阿湯哥在耍帥,氣到當時上張大春老師小說課時,大春老師脫口:「操!你這個吳宇森!」可見第二集叫做《不可能的任務2》簡直是個侮辱!好在第三集J.J.亞伯拉罕接手拍攝,在裡頭試圖將不可能的任務團隊精神找了回來,他成功了一大半!看看潛入梵蒂岡那段的劇情,就是經典的重現呢,但後半部卻也不免變成了阿湯哥為救老婆而單打獨鬥了,不過第三集似乎也重新燃起了影迷的信心。

        第四集比起第三集而言,更多了團隊合作的痕跡,也讓一向幾近完美的團隊任務多了很多「凸槌」的機會,不論是配備凸槌,還是人員凸槌,都讓整個任務多了很多不可預期的變數,有點想要顛覆這部經典影集的味道。片頭一開始就是在凸槌,只是這個凸槌真要命,IMF身手極為俐落的Handricks竟然因為要看iphone簡訊(無誤!)而被俄國殺手Moreau給輕鬆幹掉,還丟掉核彈發射指令密碼!哇咧......那前面這麼警覺這麼神勇是搞屁呀!然後阿湯哥從監獄越獄時,還要去搭救一個線人差點離不開監獄,甚至接任務後,本來應該五秒內自動銷毀的任務機器竟然都會凸槌!

        不過就算在一連串的失誤當中,任務還是得繼續下去,因為最終目標就是避免核戰!可惜的是,總在每次秘密任務完成前,都被人給捷足先登了。克里姆林宮的任務,是我在這集裡頭非常喜歡的橋段,尤其是在走廊上以投影布幕欺騙警衛,全場靜音的橋段,這真是將影集精神掌握的相當足夠呀!當然克里姆林宮最後還被特效給炸掉,不知道俄國人會怎麼想就是了。從此之後IMF成了代罪羔羊,整個組織被裁撤,所以阿湯哥就和一群好像不是極專業的組員成了夥伴,試圖拯救這個世界,而從這個時候阿湯哥就開始了無止盡的「摔」和「撞」!

        因為沒有人的支援,所以僅能就手邊剩下的高科技展開任務。但這些高科技也不斷凸槌,攀登杜拜阿里發塔,手套竟然爬到一半就出現故障,玻璃還沒割開機器就出狀況,連踢玻璃都可以踢到人快不行,更不要說很帥氣的拉著繩子跑了阿里發塔一大圈,結果竟然撞到門框沒跳進去房間,差點掉下一百多層樓的失誤了。這......完全沒有帥氣的感覺啊!可是,這才是真正的特務任務不是嗎?因為情況總是不可掌握的。所以阿湯哥從IMF倒了以後,就開始走霉運了,不停的摔、撞,直到最後連斷了一條腿,都要駕上BMW撞向大地,而且明明該很帥氣的喊「任務完成」拍下按鈕,竟然也都要等到最後一秒......。阿湯哥,我真是佩服你這麼勇敢呀!這是我看過最痛的諜報片之一。(007的皇家俱樂部最後的蛋蛋攻擊也印象深刻......)

        這或許就是布萊德柏德擔任導演成功的地方吧,因為這是布萊德柏德的第一部真人電影,所以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凸槌與笑料,也就可想而知了。因為動畫都需要一點幽默來讓觀眾會心一笑,所以導演就把這套觀點移過來拍攝了,事實上也很成功。當然也有更多的細節也都可以看到這種「卡通化」的現象,像是老式電話拉開來,竟然是LCD電子螢幕;火車邊跑邊掃瞄視網膜,打開來竟然是一座超現代化的科技辦公室。甚至大魔王那想嘲笑主角無能為力犀利的眼神,看到任務成功後,失望的轉正頭殼閉上眼睛,處處都帶著這種「卡通化」的色彩。但比較溫馨的是導演也有注意到第三集留下來的哏,那就是伊森杭特的老婆怎麼辦?沒辦法,特務永遠都是孤獨的,所以到最後終於了解到,原來阿湯哥的老婆雖然沒有被殺,可是在伊森杭特沒有死去之前,他都還是孤獨的,雖然寂寞,可是也證明了伊森杭特之所以能夠挑戰「不可能的任務」的原因。

        其實從第二集(其實我很不想承認第二集)開始,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基本上已經不能全算是諜報片的範圍了,跟007恰好相反,007是從動作片逐漸回到諜報片那種步步為營,處處心機的本質,而不可能任務則是動作片為主了。不過就這第四集的呈現而言,我個人會給的好雷的推薦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