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飛的遠,翅膀就要硬一點 |
是的,Life is always beautiful,可是在這篇
文章裡我想談的東西似乎沒有這麼漂亮。
若以老師的身份來談,尤其是一個導師的身份來說的時候,小孩子真的是死不讀書,然後一點知性,或是一點感性似乎都沒有。但是卸下了導師這個身份,跳脫這個身份來看時,我稍微捫心自問:要是我在這個時代,這個年紀,我會怎麼做?結果得出的答案十分明顯,你我都想像的到。
但是在得到這個答案之前,還是得要「斬釘截鐵」的抱怨一下,沒錯,就是那個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妳你妳你妳,是的,我說的就是你妳你妳你妳你,要是你一丁點的求知慾都沒有,只想到明天在學校裡頭怎麼把時間混過去的話,接下來我一直想要說的,那完全對你沒有意義。
最近看了一篇關於戴勝益教導孩子的文章,大意是說他完全都沒有替孩子鋪路,遺產方面早立好遺囑,身後留下的大部份財產都不留給子女,就算留下來的部份,孩子也要等到35歲時才能夠動用。也就是說除非不爭氣的等到35歲,否則35歲之前要立業成家,全得白手。其中一段讓我思考了很多,那就是他說孩子要多請假。請假做什麼,簡而言之,一個「玩」字。我尤其喜歡這個「玩」字,大學時的某位老師(現在是苦命系主任),做報告總稱玩報告,把學習的心態以「玩」處之,那還真是好玩咧!So, why be so serious so?(<--希斯萊傑貌)
當你需要到一個美術館觀展時,主展人在星期二早上的10點舉辦作品講座,結果你卻需要上課。當你有國外回來的親友在禮拜三中午有個愉快的Party時,很抱歉,你需要在學校吃營養午餐,接著上下午的課。甚至是你老爸老媽計畫好寒假要帶你到北海道度過一個冷死人的冬天時,好死不死你們班導師逼迫全班都得參加輔導課。這些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啊,可是卻一定有所謂「認真的孩子」為了「自己的未來」而犧牲了這些可能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片段的機會。為什麼不就那麼去玩?要是請了假真的去走了一遭,那種精彩必然是高於在學校苦悶的聽講的!
一定會有人認為要個美好的未來,穩定的人生坦途,就得在這人生最精華的歲月中做點犧牲。這一點也沒錯,在這時候念好書,一路唸著不錯的學校往上升學,到了最後考上了公職,或者是像我一樣當了老師,似乎有個鐵飯碗的工作,然後呢?是啦,錢倒是夠用,做點投資還能有個相當不錯的生活,可是生活上的美呢?對你而言藝術是什麼呢?只是窩在家裡每天八點準時打開大愛台看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人生戲劇嗎? 還是說跟我一樣只是在這種媽的人生交關的年紀裡,上著Fac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