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遊記快速索引

(1) (1) (7) (1) (2) (4) (2) (2) (4) (2) (3) (6) (1) (2) (2) (2) (1) (7) (5) (3) (6) (1) (1) (14) (18) (3) (4) (3) (2) (5) (3) (3) (12) (2) (3) (9) (4) (18) (2) (2) (6)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關於《告白》的小說與電影

由於這本小說最近實在很火,所以我手頭上的書正在他人借閱當中
        關於《告白》這本小說,當初我買下它之後,也沒有很仔細的去翻閱,就隨手擱在近期新書的架子上了,記得當時也是因為書腰上的介紹而買的,不過當初因為電影版還沒有在台灣上映,所以書腰並不是像上圖一樣的電影海報版書腰,而是一塊綠色的書腰就是了。至於會把它拿下來看,則是辦公室的老師提到這部電影他很想去看時,我突然記起自己好像有買原著小說,所以就把這本書給讀完了。完讀的時間大概是三小時左右,作品讀起來還挺順暢的。不過電影我卻一直沒去看,一來是怕期望太高,失望越高,二來則是最近有太多精采的好書好電影,這部電影一直被我壓到最近才看。但是電影版我只能說,拍的令人驚豔!值得一看。

        其實這本書的敘述手法以及推理劇情,如果就一般的犯罪小說來說,並不是特別的出色,因為日本的小說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戀母情節與反社會的故事,因而就故事中的最大凶手渡邊來說,這樣的角色性格其實是有點不夠清晰的。反倒是作者所設計的背景讓這本書充滿了議題,因為他所設計的背景是在教育現場。既然是在教育現場,當然是脫不開師生之間教學的道德觀念,但是,一旦這種道德觀念被顛覆,這段故事當然就有得說的了。

         就小說與電影的劇情來說,電影版基本上並沒有做過於違背小說的劇情更動,反倒在一些細節之處有與小說互補的感覺,例如渡邊最後接到森口的電話,在小說裡其實沒有描寫到渡邊內心的悔恨與掙扎,可是電影表現的很寫實,讓這個角色的輪廓可以更加清晰。當然電影版因為時間的關係,即便這部小說的場景不大,時序不長,可是還是需要取捨的,所以電影版在下村一家以及北原每月的幾條線中,大致上都有許多的省略,只著眼於森口和渡邊這兩條劇情主線,甚至連被玩弄的魁儡寺田的表現其實都不如小說中的設計清晰。然而這是原著小說改編的通病,編劇必須對時間作妥協。

        可是就電影版的氛圍表現就十分可圈可點。首先是色彩表現,十足的日式風格,有點偏向飽和度不足,而且亮度偏高的表現,令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部日式風味的電影。此外在時間序的敘述上,現在的時間大致上會有偏冷色調呈現,而過去則是用暖色調,色彩運用分明。加上我最喜歡的一點,即是影片處處充滿了「違和感」,但是卻讓整部電影十分的「協調」,這種矛盾的運用真是出神入化。明明是灰色調的劇情時,搭配的演員表現與音樂,卻是非常精神爽朗的;可是在劇情人物呈現出快樂的情感時,整體的影片配色與音樂,走的卻是相反的悲哀調性色彩。中島哲也果然是運用矛盾極度熟手的導演,他在《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裡面,就是以這種拍攝手法而令人耳目一新,而這種手法在《告白》裡面的運用又更加的成熟與成功。這樣的手法,可以讓《告白》小說中從頭到尾一直都很沉重的壓力大大減輕不少,也成功的營造出這部電影獨特的氛圍。只是電影最後,森口老師的那句「開玩笑的」我實在是很不喜歡,編劇大概是想做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是我以為有一點點的弄巧成拙就是了,不過就電影和小說的聯繫來說,電影版的改編是十分成功的。

        日本的文學在世界文學裡,真的是獨樹一幟的,無論什麼樣的類型文學,到了日本人的手頭上,總是能變化出另一風味,簡直是拿整個國家與世界文化抗衡似的瀟灑,正因為這樣,才得以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寫作能手吧。《告白》作者湊佳苗正是處在這個環境中的作家,他有第二本小說《贖罪》,可是就網路上許多的評價資料來看,這部小說的敘述風格似乎也是和《告白》一樣採用分述手法,而且多數人認為《贖罪》的精采度似乎沒有《告白》這麼精彩。前面我就說過了,《告白》的暢銷是建基在議題的精彩度,而不是推理故事的本身,而這作家也才剛出道,希望未來他能夠寫出更令人驚豔的小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