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誌推薦閱讀文章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觀影] 活著就是希望——敦克爾克大行動

這張海報我很喜歡,漫長的防波堤,似乎也暗示著戰場與家園,或者人性善惡的區隔

        克里斯多福諾蘭兩年一部的大作,在今年上映的《敦克爾克大行動》,不是他所擅長拍攝的科幻電影,而是挑了二戰作為背景的戰爭片,這樣一個與以往風格迥異的創作。老實說,從《記憶拼圖》開始就喜歡他的影迷,在電影上映前,應該都是抱著既喜且憂的心情吧,畢竟不知道首次嘗試戰爭片的諾蘭,會不會在這樣的題材前吃鱉。不過看完了電影,心中這顆大石也就落下了,諾蘭果然是經驗老道的頂級導演,在傳統戰爭片外,另開了一條非常適合他敘事風格的蹊徑。

        先說說我看了這部電影的感覺。整部電影分為三條敘事線,就如同三顆將要墜海的隕石一樣,看似會在落地前燃燒殆盡的狀態,卻在我們的視線裡逐漸加速、逼近、交錯,然後重重的墜入海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巨浪,將觀眾捲入海中,然後不斷地翻滾、浮沉,直到被故事沉沉的拖入海中。整部戲從開始以為的傳統戰爭片開始,給了我們一個一如繼往的誘餌,但當湯米走上了敦克爾克海灘,影片開始慢慢加溫,直到將近結尾,後座力反噬,直至離開影院,腦中依然盤旋著諾蘭的影像。

        諾蘭在這部片裡,捨棄了過往一定有一個(或幾個)性格鮮明主角來挑大樑的方式,大膽的將故事拆分成三條敘事線,而且沒有一個固定的主角,每個角色在劇情分配上可以說都有各自扮演的位置,如同一件工藝品上小小的零件,缺一不可,但又不能獨立成為觀賞的重點,即便幾位演員如新秀Fionn Whitehead,或老將馬克・勞倫斯的表現實在精彩,卻也無法獨自支撐電影。諾蘭會這樣做的原因,我想也許就是因為這是一個歷史題材——我們都知道最後英國成功撤離35萬人的軍隊,所以他就無法像拍科幻片一樣,讓觀眾隨著主角而推進劇情。

        當然,諾蘭這部電影也並非沒有缺點,上述所言的演員沒有特別出色的表現,恐怕就是這部片的先天弱點,浪費了一群優秀的好演員,加上劇情雖然以三線推進,卻相對沒有令人太過意外的發展,都處處侷限了這部電影。但也同時因為這樣,諾蘭才有辦法在這裡一展拳腳,他利用這樣純粹的影像來說一個完美的故事,鏡頭不斷穿插在陸海空三線的敘事當中,鋪陳出在希望渺茫之際,人性的各種面向,也因這種純粹的影像,讓這部《敦克爾克大行動》完全回到影像的初衷,每一段的影像,都不斷的推進劇情,每一線的敘事都準備在最後合而為一,非常簡單,極為純粹,同時也非常精彩。這樣的方式也是諾蘭最為擅長的,畢竟諾蘭對於大場面的控制其實很不在行,所以他刻意將二戰這種可能會拍得十分壯闊的電影,切割成三塊,自己就相對好經營了。而這樣純粹的電影,也讓我勾起了當年觀看大然版《灌籃高手》卅一集時,那種受到流動畫面的感動。因而諾蘭想透過這樣的影像,意圖追逐小金人的意念,也十分明顯。

        畫面自然不用說,雖然我並不是看IMAX版本,但當鏡頭轉到那條長長的防波堤,或者皇家空軍和德軍空戰的場景,還是大海浩瀚的畫面,諾蘭的給我們的鏡頭依然會有強烈的包覆感,感覺人就好像快要被吸進畫面一樣,我想看IMAX版應該更有這種浩瀚無垠的感受吧,當然,這也是70mm底片的魅力。

        此外,漢斯季默的配樂也讓人無比震撼,他選擇了較為單純的聲音來表現,例如在劇情比較緊張的時候,採用了大提琴的聲音重複的拉弦,有著高低音的差異,並適時加入了一些管樂,讓人可以隨著戰機的追逐,或者是湯米不斷的沉船而緊張;至於劇情較為振奮的時候,如管風琴或者是法國號就會作為主旋律將整個電影的氣勢托高。當然漢斯季默和諾蘭合作多部熟知諾蘭電影調性,如果沒有漢斯季默,或者換成約翰威廉斯來配這部電影,諾蘭的電影也就不諾蘭啦。

        我想這部電影還是十足諾蘭味道,但從《星際效應》開始,到今年的《敦克爾克大行動》,都慢慢洗去探討人性黑暗面的部分,而從正面肯定了人性在面臨緊要關頭那種良知的抉擇,不曉得諾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然而我卻也很喜歡這樣肯定人性的方式,或許那就是在這樣一個浮動的世界中,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