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誌推薦閱讀文章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酸語] 書店不賣書,書店訪視員不買書,紙本書未來何在?

RER0018870
佐賀縣武雄市立圖書館,和蔦屋書店結盟經營,既可借書也可買書

        從小到大,父母都提醒我們用錢要節省,唯有買書錢,只要向他們開口,就一定拿得到,當然漫畫除外就是了。所以從小開始各種書籍都隨便亂看,客廳就有一小櫃放雜書的地方,甚至還有不小心讀者文摘寄試閱本過來以後,被我填了明信片寄回去,下個月就開始寄書過來的狀況。現在當老師了,一個學期送起碼十八本書給學生,還是只會多不會少,十多年來幾百本書了,哪天在讀冊遇到我有題簽的書被拿去賣也不奇怪的情況。

        所以出社會後每年的買書錢,早就不想要仔細清算,我做到什麼地步呢?就是自己想看的書一律自己買,除非絕版才去找圖書館借,所以我極少借書。而疫情開始以後居然讓我感覺到連漫畫也難買了,才慢慢了解台灣出版事業自由,也同時讓台灣的讀者可能遇到常常絕版無書可買的窘境——因為其他華文地區讀者,自己國家出版物不像台灣這麼多這麼自由,都會開始在第一時間書籍上市後掃貨。所以你買不到的書,反而得要花上更多的錢從淘寶上買回來。

        我想那位擔任書店訪視委員蔡志浩的言論炎上也是好的,起碼大家知道書店與出版業界其實在現在非紙媒材的進步下,其實非常難過,哪個獨立書店是靠賣書這件事在經營的?有了群眾注意,都是好事。當然這件事也不是只發生在書店,許多傳統產業都面臨衝擊,甚至早就已經篩選過了一波了,例如照相館,現在的照片都是用印的,小七都能印了,幹嘛有照相館——但偏偏還是有像我偶而拍拍底片的攝影者啊,那些撐過最慘淡時期的師傅們,現在台北就只剩下一隻手可以數得出來的傳統底片沖洗與放相店,都是現在傳統攝影者的唯一天堂,或說是救命繩了吧。師傅老了,走了,就沒了。

        書店難道也要走向這樣的地步嗎?是的,連我自己都在考慮是不是要入手電子書閱讀器,因為現在電子書閱讀器做的越來越跟紙材看起來的感覺一樣了,還可以放大(老花眼真的沒辦法,我終於瞭解長輩的line要很大的字的感受),書籍只要雲端還在或者是儲存空間夠,完全不會有收納的問題,價格也便宜許多。可是掙扎之下還是寧可收藏紙本書,因為即使平常不會太常逛獨立書店,畢竟獨立書店選書與庫存都有限制,但是一座城市沒有這些獨立書店的風景也太可憐。也不談獨立書店,就是連鎖書店也好,難道以後進這些書店時,都不會出現書架,只剩下一排排的閱讀器,然後要買書就是去櫃檯拿著你自己的閱讀器「嗶」一下,把書籍資料灌進去這樣嗎?這樣好無趣啊。最起碼實體書像是漫畫一次排到書架最外層就看起來很開心吧!相信我,嗜讀者一定都可以最大化利用他的書架的。

        我猜測很多到蔡先生臉書上留言的人,搞不好也是平時不讀書的那種,就是見獵心喜跟著去留言媽我在這的概念。蔡先生的擔心也是其來有自,就如同我上一段所說的,總不可能要獨立書店賣電子書吧,所以他大概希望獨立書店可能要從純粹賣紙本書之外,更擔當起文化傳遞的責任,如策展之類。可是他忘了一件事,就連Star Trek的畢凱艦長,駕駛企業號航行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都依然讀著一本紙本的《白鯨記》呢。書店再也不賣紙本書,只能透過策展等等盈利,那也不叫做書店了呀。即便像是Muji Books很多時候就是和誠品、蔦屋一樣,賣的是一種情調或者一種生活態度,他們最大收益也都不是在書籍上,但還願意開著,那就是期待著願意展卷而讀的人,從他們的書店中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成為願意購書、藏書的讀書人。

        所以很多網友其實並不是不懂這位蔡教授的想法,氣的是他那種高高在雲端的清高態度——我就不買書,即使去Muji Books也是彰顯個人清高,然後就進圖書館借就夠了。知識份子要大喇喇的和人間煙火脫節,最好還是不要這麼理所當然,否則你傷害的除了情感以外,就是這些辛苦經營的書店了。最新的結局是這位書店訪視員已經被文化部停止職務了。

        如果文化部開除了人以後,有多這麼一個兼差缺的話,我可以去報名,也保證會把兼差薪水全部都拿去買書,多出來的我自己付沒關係,拜託選我。就算不選我,我還認識一個絕對不是號稱的「無一日不買書」的書店店員XDDDD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