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誌推薦閱讀文章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地景的詩意:延展(刊於《歪仔歪詩刊》第12期)

        這篇文章應歪仔歪詩社之邀,極其榮幸得以與幾位宜蘭在地的現代詩傑出作者同場演出,在此將書中未能以彩色面貌和大家見面的照片,以Flickr原始檔案和大家共享,並請大家不吝賜教!

SL66-E100G-20130310-006
在牆上移走的光陰
 【延展】(刊載於《歪仔歪詩刊》第12期)

        在生命的絕大多數時間,眼望出去不是綿延的山城,就是深邃的港灣,那裡是我的故鄉──基隆──一個只有海平面的城市。認識宜蘭是在後雪隧時代的事了,二零零八年,馬英九挾著救世主般人氣當選的那一年,我在金六結當個小小新訓旅排長。

        初出雪隧彷彿誤闖桃花源的漁人一般,前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尤其夜晚的燈火點點更令我牽縈。右望是連綿的雪山山脈,左側則是鎮守著巨龜的太平洋,若非穿鑿石壁而出,哪可知魏晉之外別有洞天?到了今天,每每以近百公里巡航速度出了雪隧,面對豁然開朗的平原,這種感受還是未曾變過。

        在羅東生活近兩年了。這個小小城鎮的分布也極有意思,城鎮的繁華就以環鎮道路包裹著,喧騰的夜市、商家,以各自的姿態在裡頭展現風華。唯有一處如神殿般的化外之所──羅東林場,它的獨特姿態,如其中的蓄木池,古老而沉靜的記憶著此地所有的歷史浮載。越過了環鎮道路,熱鬧這個名詞好像隨著這條楚河漢界而被切了開來,外縣市人認識的羅東印象,就讓它就留在這個圈圈裡。於是圈外有著處處的良田,雖然民宿或農舍依然星點分布在稻田中央,起碼建築不再像是市鎮中心一樣緊簇。

        宜蘭和基隆都是個多雨的所在,下雨前總是會聞到一股潮溼味道,氣味蒸騰,往往眼前就會出現基隆港。右邊的東岸碼頭,總是會停靠著郵輪,或者是遠方灰色的軍艦;左側的西岸碼頭較少大型船隻停泊,而一整排的倉庫顯得寂寞。但奇妙的是,這樣的生命記憶卻被羅東印象給迫入,在基隆聞到相同氣味時,出現了竹林路上一處分岔點。這裡是我每日上班必經之路。

SL66-E100VS-20130113-012
青澀與成熟
        竹林路底往純精路走去,除了主線之外,在靠近運動公園處有條支線道路。這裡的稻田依著兩條岔路,分為了三大部分,也就是因為分為這三大部分,所以土地利用時間若不一致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很有趣的顏色分佈:左邊是已經收割完成的稻草,呈現無比金黃的色彩;中央則是未結稻穗的綠色稻秧;右側也許休耕,有時是放滿水的明鏡,有時是水乾的土壤。

        這樣的明顯景緻色彩會透過味道竄入我的腦海。

XPAN-RDPIII-20130712-015
春耕
        在羅東運動公園旁租了一幢房子,享受這輩子從來未曾有過的寧靜,時間彷彿也延伸了開來,閱讀、音樂、電影的視界也在這樣的環境裡頭悄悄的開拓,畢竟,打開窗戶一望,外頭有塊小小的良田,春耕夏耘而秋收冬藏,提醒著自己應當更貼近自己的從來,仔細聆聽土地的聲音。所以我讓時間緩緩流過,在斑駁的牆上看見時間的移轉;季節也跟著轉換,落羽松的針葉織了滿地;養精蓄銳的田地,則灌注了渠水。思想好似隨著這樣的寧靜不斷的被推致著,但腳步卻慢慢的慢了下來,我學會了看著自己腳下所踩之處。

        也許我沒來得及搭著東部列車,經過福隆連續幾個隧道,見到龜山島便湧起了鄉愁,可是港灣的景色,卻透過雨水交疊了田野。也許我沒來得及感受雪隧開通後發生劇烈的衝擊,但是出了雪隧那片豁然風景,鐫刻了我的心,讓我知道了平原的絮語。

        於是在這裡,我延展了生命。

XPAN-RDPIII-20130223-006
落羽滿織的地毯


若對詩刊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到露天拍賣購買:《歪仔歪詩刊》第1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