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誌推薦閱讀文章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包裝著科幻運動主題的親情電影 ── 鋼鐵擂台

我很喜歡這版海報
這幕畫面實在太經典了!
        其實很久前就看完了這部電影,卻一直拖到現在才來寫這篇文章,好像有點太LAG了一點。關於拳擊,我想不得不提的就是日本漫畫經典,梶原一騎的《小拳王(明日のジョー)》,這部漫畫可能在許多沒看過的人的眼中,只有對於常被拿出來惡搞的最後一幕有印象吧,那就是矢吹丈最後一幕燃燒殆盡化成白色坐在角落的姿態。其實這部漫畫之所以成為經典,其實一定程度反映了當時的日本社會現狀,力石徹(丈的對手)死時,日本竟然還為這位虛構人物舉行喪禮,甚至1960~1970年代的日本學運也拿這部漫畫來作為他們的態度宣誓。其實拳擊運動也就是這麼一回事,經歷半年以上的減重、訓練,為的也就是打上數回合的三分鐘擂臺,將所有的靈魂投注在那敲鐘後的三分鐘。

      其次,拳擊漫畫作品中最著名還在連載的就是到了目前已97集的《第一神拳》,一步已經打了七、八次拳王保衛戰了,還遇不到最終大魔王宮田一郎,就《爆漫王》的理論而言,其實這種漫畫不應該拖長,才能保證劇情絕對精彩,可惜作者將要講的故事線拉太長了。但說實在的,故事一直到鷹村第一次拿到世界拳王,其實都十分好看。除此之外,一步和千堂武士第一次對戰時,千堂最後坐在椅子上那股氣勢絕對是向《小拳王》致敬。喜愛拳擊漫畫的朋友,這部雖然很長,但也值得一看。

        電影的部份,我想席維斯史特龍的《洛基》系列,從年輕拍到老,尤其第六集看到拳王的老態,但史特龍劇本寫的太好,我想很難有拳擊電影可以超越《洛基》的成就。所以很多拳擊電影,即使現在還有一點印象,但真的要馬上列出來的,也就只有《洛基》了吧。但這部《鋼鐵擂台》則是試圖做一點突破,因為人對人的拳擊戰鬥在視覺上可能已經難有新意,而且劇本真正想談的大概也不是拳擊運動而已,而是人類的「善」與不可割裂的「親情」。

        會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是有點運氣的,因為是看到《賽德克‧巴萊》前的預告,休傑克曼演了一個十分不負責任的老爸,還有很炫的機器人戰鬥,尤其亞當模仿查理跳起來往宙斯「貓」下去的那幕,就完全說服我進影院觀影了。但進了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會發現這根本就完全不是一部科幻運動電影,因為這只是主題的外包裝而已,裡面真正想談的其實是人的情感。

         查理是一個曾經挑戰拳王失敗的人類拳手,但人類已經厭惡人對人的拳擊運動,所以發展出更暴力的機器人拳擊。故事就環繞在這不遠的未來裡頭,主角查理發現了自己和前妻的孩子扶養權還沒清楚,所以為了讓小姨子拿到扶養權,和自己賺一筆的狀況底下,與Dakota Goyo飾演的麥斯得相處一陣子。所以故事就發生在一個不負責任的老爸,也是一個求勝心切的機器人拳手查理和他有點調皮的孩子麥克斯身上。而故事的轉折點,則是沙包陪練機器人亞當的出現,讓兩個人,以及查理的情人貝莉重新認識了查理自己。

        故事十分簡單,也就是段認識彼此的旅程,但是裡面有些細節很有意思。例如日本機器人超惡男子,英文翻成Noisy boy ,看到機器人身上寫的文字時,才知道為啥中文要把Noisy boy翻成超惡男子了。而且這部機器人也是最後魔王的設計師益戶武所設計,所以就在這裡將關鍵串了起來。除了這點,更重要的是沙包機器人的命字:「Atom」,中文字幕直接翻成「亞當」,不過如果你更細心一點,會發現「Atom」意為「原子」,日文為「アトム」,這不就是手塚治虫《原子小金剛》的日文書名嗎?很明顯為什麼不選其他名字,因為這是致敬啊!畢竟裡頭最強的機器人很明顯都是由日本人設計,而且超惡男子還超有日本極道風的。就算不對日本人致敬,想必也是對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致敬,因為「Asimo」讀起來,和Atom很類似,而且有個八卦,據說手塚治虫《原子小金剛》的「Atom」日文讀起來是「atomu」而日本最接近原子小金剛的機器人竟然就叫「Asimo」,以撒‧艾西莫夫正是機器人科幻小說的始祖!機器人三大法則就是艾西莫夫的創造,就算那是科幻,可是卻影響了之後所有機器人研究的學者們,所以,這不是致敬是什麼?總之,導演很細心的注意到機器人名字的選取,我十分喜歡這樣的選名。而電影一路往前到查理漸漸改變之後,開始帶領亞當練拳,自己開始活動許久沒打拳的身體,那副神情實在是和洛基有太多重疊了,加上亞當的連勝,讓老影迷也可以享受到那種洛基以小搏大的運動精神。

        不過電影只是以這些東西作為包裝,將真正的想談的主題「親情」放在最後亞當模仿查理的動作,開始全力還擊,麥斯和貝莉看著努力於拳場上的查理,然後留下眼淚來的那幕表現中全部爆發,最感動人的也正是那幕戲!反而其他的部分在出了電影院後除了很爽外,沒有其他感覺,但那幕兩人的哭戲,你會記得很久!導演也的確達到了他的目的。而最後查理要向兒子說些話時,兒子貼心的說我知道,我會保密的,將整個情緒收進觀眾心裡,那種極東方式的情緒表達,真的是畫龍點睛。因此這電影可以說達到了三贏:科幻的神奇、運動的熱血、親情的感人!

        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一看再看,就算是在家裡看DVD也很棒!過年了,大家可以想辦法在年節時候好好觀賞這部電影!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敗家] Canon EOS 50 + QL GII 40mm 底片相機!

        小時候看到大人們玩相機,總是覺得這個黑色盒子非常的神奇,竟然可以把景色完全保留下來。長大一點,大人開始會把相機交給我,透過小小的觀景窗,按下快門,就完成了一次攝影,一直到大學時代,用的都是定焦的傻瓜相機,只知道找個好看點的景色,透過雙腳自動變焦,然後就喀嚓一聲留下影像。在國中時,大概是在圖書館裡頭瞥到一本攝影書籍,到現在記憶猶新的是:「不要把人物拍攝在中間。」這樣的概念,因此直到真正自學攝影前,就只會這個基本的構圖觀念。

        直到上了大四,修了教育學程,摸到了學程中心的數位相機,從此不會有底片購買的困擾,而且還可以光學變焦。於是才開始趁著借學程相機的機會,隨意拍攝一些東西。可是還是不知道快門、光圈是何物。甚至到了研究所,買了Nikon Coolpix 4600,也只會看情況構圖,但漸漸覺得有些東西似乎很有意思,直到強烈感覺這台相機不符所需。於是兩年後換了一台Canon S3IS相機,總算有P、T、A、M等模式,因此在碩三時期總算開始知道所謂的光圈、快門了。

        到了當兵退伍,這台高階DC也玩了三年多,所有的功能我認為都已經被我撐到極限,所以就拿第一個月的薪水,購入我人生的第一台單眼相機500D。直至今日,感覺到有了對的機器,攝影真的是個值得投入心力的活動,透過影像,你當下思考是很難假造的。當然對於器材也曾經有過迷思,不過因為自己的克制和銀彈的不足,所以目前的鏡頭還是只有10-22mm、18-200mm、35mm F2這三顆。梁大叔則是這兩部相機入手的「元兇」。原在大學裡頭是學長學弟,但這一年來在攝影的共同興趣以及理念相投下,聊攝影聊的很愉快,他開始投入攝影時間早我很多,所以很多東西讓他幫忙了很多,不過最近開始被他勸敗,買了兩台底片機。



Canon EOS 50 (ELAN II)
        這台Canon EOS 50是美國版本,所以代號變成了ELAN II,是從E-Bay上拍回。剛入手時,裡面還有4張底片,我猜想這捲底片可能在裡面躺了至少5年以上的歷史。因為將他按完之後,竟然發現快門的擊發會卡住!原因就是快門的潤滑油因為相機放了太久,所以變得沾黏,讓快門在動作的時候會卡住。想辦法清了一下,還是會有機會卡住,而且高速快門幾乎每按必卡,所以向當初的賣家反應,他退了美金25元作為維修費用,所以我是以45美元購得此相機全部配件。因此死馬當活馬醫,先用棉花棒沾酒精將快門清了好幾遍,似乎有好轉,可是快門速度如果高於1/500,還是會卡住,因此乾脆直接將一小瓶蓋的酒精倒入快門,嘗試用「洗」的方式來將那些污油沖掉。沒想到這招竟然成效,倒進酒精,確定快門機構全部沾到酒精,放到防潮箱一晚,隔天就全部正常了!於是裝入正片,開始拍攝。
R001-033
這是用EOS 50剩下來底片的試拍照,成果其實很不錯。1/20,F2。
        除此之外,還到梁大叔那裡玩到了Leica M6的RF對焦系統,這種對焦系統,真的對於使用習慣的人很方便,所以第一次留下了印象。日前幫他拍了一些E-Bay的東西,就被勸敗Canon QL17 40mm這台比較適合入門的RF相機。所以在露天找到了一台GII,而且是黑色版!就花了一點錢入手。



Canon QL17 GII 黑色版
        在相機的照片中,有一個原廠的遮光罩,可是遺憾的是,昨天外出拍照完畢時,明明有將遮光罩拆下放回包包,可是回家一整理,卻發現不見了!急忙原路返回,找了好久,但是卻找也找不到了。唉!現在這個原廠遮光罩想買也很難買到了說,只能期盼明年到日本時,可以在中古商店裡頭找到了。不過這台相機使用如果明白他的機構,其實相當直覺,用起來也十分的有趣,期待第一捲底片沖出來的成相。還有個題外話,這台相機是梁大叔幫我測試拿機的,所以跟他拿回來的時候,他帶了Yoshica Mat 124G和Fujifilm TX-1拍攝的正片給我看看,這台TLR跟大人的科學根本不能比較啊!對焦系統可以對的好仔細!而TX-1的正片,跟掃成的電子檔層次根本不能比較,對我來說,這些底片影像的呈現,是相當震撼的!我從來沒有這麼仔細看過照片!結果就是回來後,一直上E-Bay......。

        這兩台相機,因為都是傳統底片相機,EOS 50還可以說只差在LCD螢幕,可是QL17卻要全部手動,不過這兩台的焦長,EOS 50是35mm,QL17則是40mm,差了5mm雖然有差異,可是至少還算差距不大,所以幾十張下來的練習,逐漸可以掌握自己在拍什麼東西,腦袋裡頭的畫面似乎是比數位相機的使用清晰一點點,當然,攝影這東西,是沒有答案與止境的,雖是興趣而已,自己卻可以求得明顯的進步。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2011精選10張照片!

        今年走過的地方不多,只有選了少少的十張。不過自己對於攝影這一回事好像有那麼一點點的開竅了,所以選擇的照片幾乎都是在身邊可以觸及的一切,以及一些比較平靜的畫面。然而雖然說拍照比較慢了一點,但是加上隨身機,快門也按了大概一萬次。

        明年,將會從底片機出發(數位機身太貴啦!),也許哪天想不開,真的會跳進數位全幅機身裡頭,畢竟剛剛已從邪惡海灣標下一台頗為划算的Canon EOS 50加上手把(但還算便宜就是,大概只要兩千出頭)。

        總之,希望這些照片,可以讓大家有些共鳴之處。

R0011050
基隆:田寮河畔
IMG_6331
基隆:暖暖車站
Taipei 101 HDR in the twilight 暮色中的台北101 (HDR作品)
台北:101大樓(HDR作品)
IMG_6688
台北:花博
Piaulement
電聯車:竊望
R0011837
台北:台北車站
IMG_7765-BK
阿媽和侄子
IMG_8222
南投:清境農場
搖晃的記憶 - 1
南投:搖晃的記憶
IMG_8468-B&W
台北:五分埔